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安塞腰鼓:千年传承的陕北艺术瑰宝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38:3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安塞腰鼓:千年传承的陕北艺术瑰宝

安塞腰鼓,这门源自陕北高原的古老艺术,历经千年沧桑,如今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从远古时期的战争号角,到现代舞台上的艺术瑰宝,安塞腰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情感,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01

千年传承:从战鼓到艺术

安塞腰鼓的历史可追溯至远古时期。最初,它并非一种艺术形式,而是战场上激励将士的战鼓。据专家考证,安塞腰鼓约起源于秦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秦时,安塞处于边关,腰鼓如同刀枪弓箭一样,是战斗中必不可少的装备。每当遇到敌人突袭时,击鼓报警;当作战失利时,鸣鼓告急,请求救援;当两军对峙、对垒交锋时,击鼓以鼓舞士气;当作战胜利时,击鼓以庆贺。

然而,真正从文物考古学角度证实安塞腰鼓历史的是1989年在安塞县招安镇岳中庄村出土的宋代画像砖。砖上刻画了一名腰鼓手紧握鼓槌,一手在前一手在后,双脚腾空,正在敲击挎在腰间的鼓。这一发现不仅证实了安塞腰鼓在宋代已成为当地普遍的民间艺术,也为我们了解其发展历程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02

文化价值:艺术与精神的双重体现

安塞腰鼓的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其独特的表演形式上,更凝结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在黄土高原,安塞腰鼓将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和民歌等艺术表现形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演体系。其表演讲究“六劲”:摇头晃脑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转身有股猛劲、跳跃有股虎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这种刚毅有力的舞步和激昂的鼓点,不仅展现了陕北汉子的豪迈,也传递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在革命战争年代,安塞腰鼓更是与革命事业紧密相连。1942年,陕甘宁边区兴起的新秧歌运动,使安塞腰鼓得到了快速发展。当时,安塞县高桥乡的腰鼓队曾到枣园给党中央拜年。延安时期的鲁艺文艺工作者将安塞腰鼓手的服饰改为白羊肚手巾和羊皮马甲,使其接近于民间秧歌服饰,让安塞腰鼓在宣传新思想、鼓舞革命士气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从那时起,安塞腰鼓便有了“胜利腰鼓”“欢庆腰鼓”的美誉。

03

现代发展:从黄土地到世界舞台

进入新时代,安塞腰鼓不仅没有被历史的尘埃所掩埋,反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塞腰鼓作为民间舞蹈类的代表之一,成功入选。这一荣誉不仅肯定了其文化价值,也为安塞腰鼓的保护和传承注入了新的动力。

近年来,安塞腰鼓频繁亮相国内外重大活动。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开幕式到2009年国庆60周年天安门广场表演,再到201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安塞腰鼓以其独特的魅力,见证了国家的重要时刻。不仅如此,安塞腰鼓还先后赴德国、泰国、意大利、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参加对外文化交流演出,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艺术桥梁。

为了更好地传承这门古老艺术,安塞区建立了系统的传承机制。目前,全区共有安塞腰鼓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人、省级非遗传承人1人、市级非遗传承人1人、区级非遗传承人5人、骨干腰鼓手1万多人。同时,安塞区还设立了3个腰鼓传习所和1个活态腰鼓文化村,为腰鼓爱好者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培训。如今,在安塞,腰鼓已经进入中小学体育课,就连幼儿园也有“小小腰鼓队”。据统计,安塞98%以上的学生都会打腰鼓。

04

文化自信:从陕北走向世界

安塞腰鼓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精髓,传递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与民族自信。2024年,在雪乡的一场表演中,来自海南的邢女士激动地说:“很多很多年都没有看到了,这是我们民族的一个艺术的表演形式,场面真的太震撼了,再加上这么美的夜景,真是太完美了,这次雪乡之旅让我终生难忘。”

如今,安塞腰鼓已成为陕北文化的重要名片。它不仅在国内外重大活动中频频亮相,还在文化旅游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不断创新和提升,安塞腰鼓演艺必将在文旅融合发展中,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正如安塞腰鼓协会副会长高塞东所说:“安塞腰鼓是我们响当当的名片。我们希望通过打腰鼓,把陕北人民的豪情展现给全世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