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运城盐湖:从“工业湖”到“生态湖”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32:1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运城盐湖:从“工业湖”到“生态湖”

运城盐湖,古称河东盐池,总面积达132平方公里,是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之一。这片比20个西湖还大的水面,曾是汉唐先民采盐的露天矿床、历代封建王朝专营的税源。建国后,这里又成了盐化工厂的生产基地,洗衣粉、化肥的原料就从这里开采出来。

但如今,主导运城盐湖的不再是生产逻辑。2020年,在“退盐还湖”的政策下,盐湖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停止一切工业生产,盐化工企业退出,运城盐湖“用盐”的历史画上了句点,“生态保护”成为当地的新课题。

在许多城市,生态保护已经不是一个抽象、边缘的议题,制度红线面前,它越发强有力地融入城市转型和发展规划,也日渐强调实操落地。过程中,它意味着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和限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城市向新发展的路径选择。

运城盐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它以顺应规律和趋势的行动,让转型的选择显得合乎常理,也更具参照和借鉴意义。运城盐湖之所以不能延续 4000年的生产功能,一个不能忽略的推动因素,是它提供的资源缺乏竞争力。已不具备持续创造市场价值的能力。

关妍告诉南风窗,二一四地质队曾探查过运城盐湖的矿产资源,湖中大部分是表层矿,最主要的矿层是存在于硝板当中的芒硝,而盐湖的硝板最厚也不过4米,70年的盐化工开采已将其消耗殆尽。而运城盐湖其余的矿产,开采成本比市场价格更高,抑或时机尚不成熟,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的众多省市,涌现出储量更丰、质量更优的同类矿产。

早在1986年,盐湖就已经停止采盐。其中原因,不是盐湖没有盐了,同样是盐湖的盐比不过别家。“每年夏天它还析出氯化钠(注:食盐的主要成分),冬天它还析出硫酸钠(注:芒硝的主要成分)。”关妍解释道,“但陕西榆林发现的盐矿比这儿的品质要高得多,开采成本要低得多,而且矿产的储量大,真正的原因是在这儿。”

从中国人的食盐产品结构里,更能体会盐湖如今的盐业地位。以井矿盐为主,占比87%,其次是海盐,湖盐仅占3%。而在2000年探明的榆林特大型岩盐矿,平均厚度120米,这还不是中国最大的井矿盐。

运城盐湖产出的盐,的确创造过辉煌的历史。盐保中心提供了一个数字,运城盐湖在唐代的盐税占到国家财政收入的1/8,甚至字典里还收录着一个生僻字“盬(gǔ)”专指运城盐湖产的盐。

但千年之后,机械、勘探技术的革新,迅速扭转了运城盐湖的盐业和盐化工地位。尽管运城盐湖仍能通过南边中条山的地表水、地下水补充盐类矿物质,但捉襟见肘的盐化资源储量、难以匹敌的市场竞争力,成为运城盐湖盐业存续和发展的两大制约因素。

传统的盐业经济价值已然见底,转而发挥和体现它的生态功能,既是运城盐湖价值的延续,也是潜在的新出路。

“退盐还湖”的3年间,盐湖朝着“生态示范区”的方向转型。示范意味着特殊的地位,而在许多层面,运城盐湖的确很特殊。在中国大多数盐湖尚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时,运城盐湖进入了生态修复和治理的阶段。不同于青海茶卡盐湖地处偏远,运城盐湖就在城市中心,周围遍布村镇、人口密集。5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这里穿过,运城又地处北纬35度水果生产“黄金带”,也让这些村镇集聚着果蔬农业。运城盐湖和居民这份不易感知、却紧密复杂的依存关系,也是其生态价值的体现。

过去,人们关注运城盐湖的矿产资源,却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它奇特的池中生态和生物资源。曾经被当成杂草清理的100多种植物怎么在高盐环境里生存下来?为什么相邻的盐池会在自然状态下显出完全不同的颜色和特异的小生态系统?这些都是未解的生态之谜……其中蕴藏的自然规律,或将以更新认知的方式,影响运城盐湖下一阶段的资源开发和利用。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生态保护。

2020年起,运城盐湖启动“退盐还湖”工程,全面清退湖区工业生产活动,并实施堤岸整治、江道疏浚、防汛加固等生态修复工程。同时,出台《运城市盐湖保护条例》,为盐湖保护提供法规依据。经过生态修复,盐湖已成为旅游打卡地和生态保护区,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如今,漫步在盐湖的环湖步道上,空气清新、植物茂盛,成群的飞鸟在湖面上嬉戏。从产盐池、工业区到旅游打卡地、生态保护区,山西运城盐湖在转型发展中迎来新的机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