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十面埋伏》到《春江花月夜》:弹拨乐器琵琶之美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十面埋伏》到《春江花月夜》:弹拨乐器琵琶之美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246756

当丝绸之路的驼铃穿越千年风沙,有一种声音始终在历史长河中流转生辉——它既有大漠孤烟的苍茫,又含江南烟雨的婉约;既能演绎金戈铁马的磅礴,亦可诉说月下清泉的幽邃。这,便是中国最具诗意的弹拨乐器:琵琶。

琵琶的基因里刻着文明对话的密码。秦汉时期,中原工匠在鼗鼓上张弦创制弦鼗,东汉壁画中的"推琵引琶"技法奠定雏形;北朝时波斯乌德琴化身曲项琵琶,驼铃声中将梨形音箱与四弦制式送入敦煌,与本土弦鼗共奏胡汉交融的乐章。隋唐迎来艺术巅峰——工匠以凤眼音孔扩展音域,白居易笔下"大珠小珠落玉盘"印证手弹技法革新。宋明时期,这件乐器从宫廷走向市井,在南音、评弹中催生《十面埋伏》等叙事套曲,江南三大流派更将紫檀镶珐琅的器物美学推向极致。近代,琵琶完成从文人雅集到世界乐器的蜕变。

左手推拉吟揉,右手扫拂轮指,每一次技法的演变都镌刻着文明交融的密码,每一根琴弦都震颤着跨越时空的共鸣。

听《十面埋伏》中疾风骤雨般的扫弦,楚汉垓下的烽烟似在眼前升腾;品《春江花月夜》里珠帘般的轮指,张若虚笔下的空明境界随月色流淌。《塞上曲》的幽咽凝绝藏着昭君的万缕情思,《彝族舞曲》的欢快节奏舞动西南山野的篝火。琵琶用六相二十四品的有限音域,演绎着中国艺术"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留白哲学。

在《霸王卸甲》的悲怆轮指里触摸历史的温度,于《龙船》竞技的热烈扫弦中听见民间的情趣,让流传两千年的丝路清音,唤醒血脉深处的文化记忆。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