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西板栗:从千年古树到亿元产业的致富密码
迁西板栗:从千年古树到亿元产业的致富密码
金秋九月,燕山南麓的迁西县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75万亩板栗林随风摇曳,5000万株栗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栗香。这片被誉为“中国板栗之乡”的土地,正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栽培历史,孕育出一颗颗金黄饱满的板栗,不仅成为了京东板栗的核心产区,更打造出了全国最大的板栗出口基地。
从千年古树到亿元产业
迁西板栗的栽培史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诗经》和《战国策》时代。这片独特的片麻岩地质环境,加上适宜的气候条件,使得迁西成为板栗生长的天然乐园。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智慧的迁西人凭借“不日新者必日退”的精神,将板栗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如今,迁西板栗的年产量稳定在8万吨左右,产业产值突破25亿元,全县栗农因栗人均增收4000多元。这些亮眼的数据背后,是迁西人对品质的不懈追求和对创新的持续探索。
科技创新:让板栗产业焕发新生机
在汉儿庄镇北杨家峪村,55岁的村党支部书记陈煜妗自豪地介绍着村里的板栗产业:“我们村板栗产业年收入1000多万元,‘中国板栗第一村’这个称呼我们当得起。”北杨家峪村拥有5000亩板栗园,近20万株板栗树,人均板栗产量达到2000多斤。
近年来,迁西县大力推广板栗优种嫁接、科学修剪等新技术,建成3个万亩标准示范园区和20个千亩标准示范园区,形成了覆盖全县的板栗标准化生产网络。同时,全县75万亩板栗基地全部通过河北省无公害果品产地认证,其中10万亩更是获得了日本农林水产省JAS有机认证。
科技创新不仅提升了板栗的品质,还延长了其产业链。唐山尚禾谷板栗发展有限公司展厅内,琳琅满目的板栗产品令人目不暇接:糖炒板栗、冰栗、即食板栗仁、板栗窝头……公司生产经理张进财介绍,他们已开发出40余种板栗深加工产品,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品牌建设:让迁西板栗香飘四海
“迁西板栗”这块金字招牌,凝聚了几代人的努力和智慧。从全国唯一的地理标志驰名商标,到最具竞争力的地理标志商标,再到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最佳市场表现品牌,迁西板栗的品牌价值已高达35.97亿元。
为了将这颗“金豆子”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迁西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县电子商务协会会长郭翠玲,同时也是白庙子镇喜峰寨村党支部书记,通过直播电商,她不仅自己成为了拥有60多万粉丝的网红主播,还带动了全村乃至全县的板栗销售。据统计,2024年1至6月,迁西县网络零售额已达3.58亿元。
线下销售同样成绩斐然。迁西板栗在全国13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800多个实体专营店,并成功打入沃尔玛、盒马鲜生等大型线下平台。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欧洲及北美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真正实现了“买全国、卖全球”的目标。
文旅融合:让板栗产业绽放新光彩
在北杨家峪村的一片栗林中,一座座形似板栗的树屋错落有致,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春雷家庭农场的板栗树屋每到假期总是供不应求,游客们在这里不仅能品尝到地道的板栗美食,还能体验亲子游玩的乐趣。
近年来,迁西县依托“绿水青山”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居度假、休闲采摘、生态观光等旅游业态。云天漫步健走小镇、水墨山庄、鑫山农业生态园等景点,让游客在欣赏栗林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板栗文化。
作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迁西县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多项荣誉。这片绿色宝地,正以板栗为媒,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纷至沓来。
乡村振兴:让农民共享发展红利
迁西板栗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据统计,迁西县有320个板栗专业村,板栗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迁西职教中心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四个六”工程,通过“赶大集”等形式,为农民提供果树管理、板栗贮藏等技术培训。同时,县里还大力推动“订单式”服务和“下沉式”教学,开展板栗修剪与嫁接技术、家政服务、农村电商等定制化培训,为乡村振兴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
从一颗小小的板栗,到一个年产值数十亿元的产业集群,迁西板栗产业的发展,不仅展现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更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未来,随着科技创新和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入,迁西板栗必将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