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聚焦2024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预测,CMF团队18份研究成果深度解析

创作时间:
2025-01-22 04:56:0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聚焦2024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预测,CMF团队18份研究成果深度解析

2024年是中国经济触底企稳之年。在经历了2020-2022年三年疫情冲击和2023年恢复性增长后,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深处“流量恢复”与“存量调整”激烈碰撞局势,面临与以往时期不同的困难和挑战,使得中国经济在总量与结构、宏观与微观层面出现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新现象、新特征、新问题。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立足国内,放眼全球,聚焦筑底回稳的中国宏观经济等重大议题,举办/联合主办2024年CMF 季度论坛(2024年第一季度)、CMF 季度论坛(2024年第三季度)、CMF年度论坛(2024-2025)以及2024年中国与全球经济论坛,共发布4期《CMF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

报告聚焦宏观经济动态,坚持从中长期看短期,通过4份103,703字的深度报告,给出CMF作为学院派智库的学理分析、预测及政策建议,为政府及宏观经济业界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报告中的经济参数也被媒体广泛引用及报道,成为市场判断和预测宏观经济形势的重要参照

2024年CMF主要研究成果

1. CMF季度报告系列

  • 《再出发——2024中国宏观经济》(2024年第一季度)
    主要作者:邹静娴、闫衍
    报告指出,2024年一季度中国经济表现出边际改善迹象。短期来看,物价呈上升趋势、消费延续强劲势头、出口与投资向好,预计2024年经济表现将强于2023年,但消费“明 强实弱”、存款“定期化”倾向与房地产低迷仍存隐忧。中期来看,各部门资产负债表正在修复过程中,关键在于今年房地产部门能否稳定。长期则需要关注“破立之间”的新旧动能转换。



  • 《“流量恢复”与“存量调整”下的中国宏观经济》(2024年中期)
    主要作者:杨瑞龙、刘晓光、闫衍
    报告指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处于“流量恢复”与“存量调整”并存态势,受到宏观政策、房地产市场调整与改革预期三大力量的影响,观察中国经济复苏状况的“五个20%”现象已发生拐点性变化并出现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新现象。政策选择上建议短期考虑需求管理政策,中期考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力。短中期结合方面,建议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长期建议增长动能转换,提高全要素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 《稳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下的中国宏观经济》(2024年第三季度)
    主要作者:于泽、闫衍
    报告指出,从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特点来看,2024年延续了2023年经 济双主线的发展态势,即一方面在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存在温和复苏的倾向;另一方面新动能在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下蓬勃向上,预计四季度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保持稳定但秩序修复力量会逐渐消失。目前需求不足问题有周期性因素和信心不足因素,更是新旧动能转换期的各种结构问题的反映。所以,四季度的宏观政策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加强力度稳住周期性因素,落实好现有政策,加大跨年度政策的提前量,疏通政策传导机制,推进改革举措落地,优化激励机制,稳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 《筑底回稳的中国宏观经济》(2024-2025)
    主要作者:刘晓光、闫衍、张杰、王孝松
    报告指出,2024年9月,中国调整宏观政策定位,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有效扭转了中国经济逐季下行的态势。随着各项指标改善,在本轮政策调整的有力支撑作用下,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实现触底企稳,2025年完成筑底回升,在基准情景下,预计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4.9%,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4.8%。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圆满收官之年,是积极宏观政策的深入实施之年,是深化改革方案的全面推进之年,也是多重力量交织下的结构调整之年。在这一重要时期,中国经济面临出口增速显著回落、总需求超预期失速、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股票市场剧烈波动以及青年群体失业率再度攀升等一系列下行风险。报告认为,应在四季度经济反弹的基础上趁胜追击,持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快推出实质性改革方案,将近两年中国经济短期恢复所积蓄的潜在力量转化为中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强劲动力。

2. 专家演讲系列

CMF还邀请了多位著名经济学家发表演讲,包括:

  • 高培勇:《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逻辑起点、方向所在和主要着力点》
  • 毛振华:《宏观政策出现四大调整信号,更加重视经济增速》
  • 许宪春:《2024年一季度经济运行的若干特点》
  • 伍戈:《促进现实经济增速与潜在增速的匹配》
  • 刘伟:《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及主要问题》
  • 刘世锦:《一揽子刺激+改革经济振兴方案,实质性扩大内需》
  • 蔡昉:《宏观经济政策的三个新着力点》
  • 王一鸣:《推动经济持续好转仍需加大政策力度》
  • 曹远征:《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
  • 张宇燕:《2024年全球经济回顾与挑战:需重点关注非经济风险》
  • 吴晓求:《稳股市、稳楼市是当务之急》
  • 刘青:《“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中国与全球经济论坛

2024年,全球经济面临一系列不确定性。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美大国博弈持续;逆全球化加剧,使得全球贸易壁垒、能源危机、供应链危机、通胀压力和金融体系脆弱性等问题愈发突出。气候变化挑战依然突出,多边治理格局亟待变革,全球资产配置面临再平衡。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债务积压等长期挑战横亘,各国迫切寻求生产力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突围之路。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进步为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值此巨变,全球政经格局 面临巨大挑战与深刻变革。中国经济金融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国际国内双重压力与机遇。



为深入研究大变局下中国与全球面临的新现象、新问题、新趋势,探讨中国经济韧性复苏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香港大学经管学院中国经济研究所(ICE) 携手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举办2024年中国与全球经济论坛。本年度论坛聚焦中国力量与全球经济新篇章:发展与展望,广邀决策层政要、精英经济学家、商界及学界领袖齐聚香江,通过高水准的思想碰撞与对话交锋,就中国与全球经济金融问题分享真知灼见。以对话推动共识、以共识推动合作。论坛旨在为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献计献策,为中国作为建设性力量参与国际治理,为国际社会消弭分歧、增进互信、凝聚共识,促进中国与全球经济健康发展、合作共赢。





7月20日,2024年中国与全球经济论坛于香港大学黄丽松讲堂举行,论坛由香港大学全球CEO项目首期班学员,前凤凰卫视主持人江欣荣主持,香港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经济学讲座教授、中国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洪滨致辞。聚焦“中国力量与全球经济新篇章:发展与展望”,来自政府及市场机构的精英经济学家、商界及学界领军人物高培勇、吴晓求、刘元春、巴曙松、林晨、何国俊、陈志武发表主题演讲;张红松、王庆、邢自强、刘青、李冰晶、崔历参与经济圆桌讨论,对当前世界及中国经济形势进行分析与研讨;江欣荣、王晋斌、闪辉、闫衍、刘晓光、李鹰、常健参与金融圆桌讨论,对中国与香港宏观微观金融的挑战与前景进行分析与研讨。

CMF 联合创始人、联席主席杨瑞龙代表CMF季度论坛(2024年中期)发布CMF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2024年中期)《“流量恢复”与“存量调整”下的中国宏观经济》。报告指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处于“流量恢复”与“存量调整”并存态势,受到宏观政策、房地产市场调整与改革预期三大力量的影响,观察中国经济复苏状况的“五个20%”现象已发生拐点性变化并出现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新现象。政策选择上建议短期考虑需求管理政策,中期考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力。短中期结合方面,建议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长期建议增长动能转换,提高全要素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CMF 联合创始人、联席主席毛振华代表第三届香港大学中国经济季度论坛发布ICE中国经济报告《中国经济筑底回升的政策选择》。报告提出了中国经济筑底回升的六项重要政策:

  1. 通过去库存与市场出清,尽快实现价格水平筑底
  2. 通过需求端政策发力与收入结构调整,提振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3. 通过妥善应对化解债务问题,处理平衡好发展与债务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
  4. 通过宽松的政策激发创新精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5. 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加快构建经济双循环新格局
  6. 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推动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

总结

CMF团队在2024年发布的研究成果,为中国宏观经济的分析与预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这些报告和演讲不仅反映了当前中国经济的运行状况,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对于理解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具有重要价值。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