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专家教你快速缓解头晕
北京中医药大学专家教你快速缓解头晕
头晕是许多人常见的不适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耳石症、低血糖、缺铁性贫血、颈椎病、脑供血不足等。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一科护师龚欣雨表示,头晕虽然常见,但若能及时采取正确的缓解方法,可有效减轻不适。以下是一些实用的缓解头晕的方法:
了解头晕的类型和原因
头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颈椎病型:在做头部大幅度运动时出现头晕,多见于有颈椎病病史或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可通过休息、颈肩部锻炼或针灸、推拿、理疗等得到缓解。
耳石症型:突然出现强烈眩晕,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分钟),多在坐卧位或侧卧翻身时发生。与外伤、耳病引起内耳椭圆囊的耳石变性有关。
体位性低血压型:在快速蹲下及站起时出现眩晕,可能伴有视物模糊、面色苍白、心悸、黑蒙等症状。
高血压型:眩晕时伴随血压升高,表现为眩晕、血压偏高,服用降压药后可缓解。
脑血管疾病型:眩晕时伴随恶心、呕吐、头痛、一侧肢体乏力或麻木、视物模糊等症状。
贫血型:眩晕伴有乏力、心慌、脸色苍白等症状。
心脏疾病型:眩晕时伴随心跳速度过缓或过速等心律不齐的症状。
梅尼埃病型:反复发作的眩晕,可伴有耳鸣、耳闷堵感、听力下降等症状。
中医认为,眩晕多由风、痰、瘀、虚等因素引起,与情志不遂、年老体弱、饮食不节、久病劳倦等因素有关。
中医缓解头晕的方法
耳穴贴压:患者取坐位,用探棒寻找耳部敏感点,常规消毒后埋豆。取穴包括脾、胃、肾为主穴,肝、皮质下、眩晕点、枕、内耳、三焦等为辅穴。每日按压3次,每次3分钟,七天为一疗程。
穴位贴敷:取双侧风池穴、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内关、曲池等穴位。中药方剂包括伸筋草、透骨草、丝瓜络、鸡血藤、木瓜、川芎、红花、花椒、桂枝、牛膝、防己。将中药饮片磨成末,以醋汁调匀,贴于选定穴位,一天一次,一次两小时,七天为一疗程。
针灸治疗:根据病因选择相应穴位,如肝阳上亢者可选用风池、百会、太冲等穴位,气血不足者可选用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
推拿治疗:通过按压、揉捏、推拿等手法刺激穴位和经络,常用方法包括太阳穴按摩、颈部按摩、耳廓按摩等。
中药调理:根据个人体质,选用天麻、当归、熟地黄、黄芪、白术等中药进行调理。
日常预防和调养
饮食调养:避免辛辣、腥膻、油腻和生冷食物,建议多食用清淡、易消化、营养肝肾的食物,如南瓜、红枣、香菇、枸杞、黑芝麻等。
运动锻炼:适当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建议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功法。
情志调护: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睡眠管理: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环境改善:避免长时间处于嘈杂环境中,保持室内环境安静舒适。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管理。
龚欣雨提醒,如果头晕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相关检查并获得针对性的治疗。通过这些简单实用的小技巧,可以有效应对日常生活中频繁出现的头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