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医院引进顶尖手术机器人,技术再升级!
海淀医院引进顶尖手术机器人,技术再升级!
近日,海淀医院在手术机器人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一方面引进了国产单孔手术机器人系统,另一方面完成了首例机器人辅助脑起搏器植入手术,标志着医院在医疗技术创新和应用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单孔手术机器人:微创手术的新突破
此次引进的单孔手术机器人由北京术锐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创新模式,让最先进的单孔手术机器人技术惠及广大百姓。该机器人采用“单臂单孔”集成式结构设计,使得患者手术平台更加轻盈小巧,是国内唯一获批上市的单臂单孔手术机器人,在性能参数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代表最前沿的微创技术发展方向。其临床应用优势显著:术中手术孔道只有一个,可以达到手术切口美观,术中出血更少、术后恢复更快的效果。通过远程系统高质量的网络传输和机器人技术,精锋®单孔机器人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为患者带来了更加微创、安全和高效的手术体验。此次手术通过患者脐部小切口完成,缝合恢复之后,创口可以很好地隐藏在脐部,达到“体表无痕”的效果,更好地满足了女性患者对于手术疤痕美观度的需求。
机器人辅助脑起搏器植入:帕金森病治疗的新突破
在神经外科领域,海淀医院也完成了首例手术机器人辅助脑起搏器植入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标志着该院在帕金森病外科诊疗领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脑起搏器(脑深部电刺激术)是一种通过电刺激调整大脑特定区域活动,从而改善帕金森病症状的治疗方法。该技术已有超过30年的历史,并广泛应用于治疗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手术的关键在于精确锁定大脑目标区域。
海淀医院神经外科团队运用了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帮助医生精确定位患者大脑位置。机器就像一个“导航仪”,确保电极能精准插入大脑目标区域,同时巧妙避开周围重要血管,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医生通过屏幕可直观看到大脑的三维图像,实时掌控每一步操作,确保电极植入精确无误。此外,团队还采用了电生理监测技术,为大脑“听力”增添了一把“耳朵”。借助此技术,医生能实时“聆听”大脑神经的信号,确保电极插入位置的准确度控制在0.1毫米以内。
海淀医院:手术机器人应用的先行者
海淀医院作为海淀区区域健康医疗中心,一直致力于医疗技术创新和应用。近年来,医院在手术机器人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与海淀区重点发展手术机器人产业的政策导向密不可分。
海淀区先后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脊椎手术机器人、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种植牙手术机器人、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全球首台复位手术机器人等创新产品。同时,海淀区还成立了医疗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协同创新平台,组建了医药健康产业专班,发布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为手术机器人技术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次海淀医院引进国产单孔手术机器人和完成首例机器人辅助脑起搏器植入手术,不仅展示了医院在医疗技术创新方面的实力,也体现了海淀区在手术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地位。未来,随着手术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海淀医院将继续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精准、更高效的医疗服务,为推动我国医疗技术进步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