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心理健康干预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00:4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心理健康干预

全世界正在经受一场心理健康的危机:心理障碍的流行率居高不下,相应的干预治疗服务却很稀缺。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练习提高心理健康?本文将重点介绍体育锻炼、自然联结、瑜伽三种方式。

心理健康危机

欧美的调查发现,在一年内欧盟国家有38.2%的人患过心理疾病,美国有26%。46%的美国人在其一生中患过心理疾病。

然而,得到救治的比例却很低。比如在需要接受情绪和物质滥用治疗的人群中,仅有0.8%(尼日利亚)到15.3%(美国)得到了救助,高收入国家有20%的人接受抑郁的治疗,低收入国家只有3.7%。

造成这种治疗差距的原因,一方面来自心理治疗本身的繁琐步骤:个体察觉到异常症状、确定自己是得病而不是暂时的状态起伏、决定接受治疗、选择治疗手段、参加并坚持完成治疗、还要应对有时无效的治疗或症状的复发。完成完整的治疗已非易事。

另一方面来自阻碍参与心理治疗的因素:经济压力、地理因素(专业从业者大多在城市开展业务)、污名、对治疗的不信任、治疗初期效果不显著便退出治疗、缺少对心理健康的知识和认识等。

通过改进生活方式改善心理健康

生活方式(Lifestyle Practices)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系列影响健康的行为活动。已经有研究证据表明很多生活方式能够影响心理、身体健康。改善生活方式并非传统心理健康服务,但是却能显著地提升心理健康。

当然,需要用一些标准选出适合作为心理健康干预的生活方式。这些标准包括:干预的有效性有实际证据支撑(基于RCT的结果、可以得到重复)、能在日常生活中完成,不需要在特定的卫生服务设施中进行、能满足大样本的人口和多群体的需要、干预的价格是合理或者免费的、能尽量降低参与干预的态度上的阻碍(例如污名化、缺乏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变种很多,能因人而异个性化定制、接受干预者需要认为干预是可接受的具有可行性的。

从这些标准出发,本文作者介绍了三种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干预:体育锻炼、自然联结、瑜伽。

身体活动和锻炼

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是指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内从事身体的动作或运动。既包括结构化的活动比如游戏、体育运动也包括非结构化的比如散步、园艺。已经有非常充分的研究发现参加身体活动能降低各种临床上心理障碍的流行率。

身体活动不仅满足之前提到的几个标准,还有很多独特的优势:首先,非常多的日常活动都可以当作身体活动,因此,个体在家里就能独自或者和他人完成锻炼。人的一生也可以不断改变身体活动的方式。其次,很多活动不需要额外的设备,因此不会造成很大的金钱花销的负担。再次,所有年龄段的人都能通过身体活动获益。还有,身体活动不需要非常特定的场所。最后,身体活动的好处不仅在于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也很有帮助。

当然,身体锻炼仍然具有局限性,比如生理缺陷或身体疾病会影响身体锻炼、身体锻炼的益处也不总是会平等地影响到每个人、身体锻炼可能会带来疲乏甚至强迫行为等。然而,总体来说身体锻炼基本上对所有人都很安全。近些年全世界不断推行身体锻炼,例如美国身体锻炼达标的成年人从1998年的26%上升到2018年的37.4%,但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保护促进作用已经是毫无疑问得到证实的了,接下来需要做的研究问题是如何将身体锻炼整合到心理健康服务中,并且在学校、工作、社区等情境中推广它的使用。

自然联结

自然联结是比较宽泛的术语,包括人与多种自然环境例如荒野、山川、森林以及其他开放区域的交互。在城市中的花园、公园也算自然联结。心理学利用实验室实验、观察法、RCT得到了一致的发现:接触自然能帮助从压力中恢复、减少反刍思维、童年期多接触自然能降低青少年和成年期患心理障碍的可能性。许多综述认为接触自然的好处包括改善心境、快乐、幸福感、睡眠质量、自尊和认知功能,减少痛苦感、孤独、反刍、抑郁和焦虑。这种效应具有跨文化、年龄和性别的一致性。

自然联结同样也满足上述多条标准,尤其是在态度层面的阻碍很少——人们很难把接触自然和接受心理健康疗护联系起来,因此人们不太会因为不愿意接受心理健康服务而不去接触大自然。

然而,关于自然联结在提升心理健康的作用上仍留存着一些关键问题:首先,自然联结的内涵、种类和有关的干预方式很多,目前不知道自然联结的哪些因素(例如时间?频率?)是关键的,也无法确定哪些自然联结方式更有效。其次,自然联结促进心理健康的机制还不明确。最后,需要更直接的证据在临床样本中探讨自然联结对疾病症状的改善。

瑜伽

瑜伽是一系列促进身体和心智和谐状态的练习,它包括许多内容例如做肢体动作、放松、正念、冥想。瑜伽同样对一系列心理健康结果有促进作用,也符合大部分前述的条件。使用瑜伽干预心理健康还具有很多其他的优势,包括练习瑜伽的人数众多(美国有10-14%),人们也大多认为瑜伽有利于自己的生活,而且瑜伽有很多种类可供选择。

总论

本文呈现了三种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干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身体活动、自然联结和瑜伽是三种非常适合用于说明日常生活的心理健康干预方式的例子,而并不是说只有这三种是合适的。除了注意到这些干预手段能够发挥的作用,我们还要思考通过什么方式才能将这些干预推广到现实生活中。未来研究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些干预手段与日常生活活动结合起来。

作者还花费了一些篇幅讨论如何促进心理健康的日常生活干预,主要是从政府政策角度来讲的,比如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心理健康知识和素养,以及在文化领域潜移默化地影响(比如减少电影中的抽烟镜头)。

另外,由于我们对这些日常干预的效果知之甚少,未来研究应该利用RCT探讨这些日常生活干预对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碍症状的影响,尽管这些干预应该不会产生跟标准的心理治疗相同的效果。未来研究还应该采用纵向设计探讨日常干预是否会延缓精神疾病的发作。还需要探讨干预和干预效果之间关系的调节因素,这种研究对精确干预(将患者与最能给他们带来效果的干预方式匹配)尤其具有启发性。

作者在还强调,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开展这些干预活动的情况和相应的心理健康的情况进行长时间的、国家层面的调查测量也是必须的。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介绍的对心理健康的日常活动干预,并不是传统的心理治疗的替代,而是除了传统的心理治疗等关于心理健康的社会服务手段之外,还可以通过推广日常生活干预提高群众的心理健康水平。这种方式可以缓解目前心理健康服务僧多粥少的窘境。

本文原文来自《American Psychologist》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