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44处文化瑰宝串珠成链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44处文化瑰宝串珠成链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是一条串珠成链的文化长廊,将散落在岭南大地上的44处文化遗产,编织成一张熠熠生辉的文化网络。自2020年启动以来,这条文化长廊已涵盖八大主题,包括孙中山文化、海上丝绸之路、古驿道、华人华侨、海防史迹、西学东渐、近代商埠开放、非遗(粤剧)等,成为展现岭南文化特质和文化交融性的重要载体。
八大主题,串珠成链
这八大主题游径,如同八条文化脉络,将粤港澳三地的历史文化遗产紧密相连。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串联起中山、珠海、广州、香港、澳门、惠州、东莞、肇庆等城市的纪念建筑,让游客仿佛置身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之中。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游径,以广州黄埔古港、南海神庙等为节点,重现了古代海上贸易的繁华盛景。华侨华人文化遗产游径,以开平碉楼、赤坎古镇等为载体,诉说着海外华人华侨的家国情怀。古驿道文化遗产游径,沿着古代官道和商道,展现了岭南交通的变迁。海防史迹文化遗产游径,以虎门炮台、深圳赤湾炮台等为见证,展示了明清时期的海防历史。西学东渐文化遗产游径,通过广州圣心大教堂、澳门圣保禄学院遗址等建筑,展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近代商埠开放文化遗产游径,以广州沙面、深圳南头古城等为窗口,展示了近代中国的开放历程。非遗(粤剧)文化遗产游径,以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佛山祖庙等为舞台,传承着岭南戏曲文化的精髓。
代表性景点,承载历史记忆
在这些游径中,每一处文化遗产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记忆。粤海关旧址,这座矗立在广州沿江西路的百年建筑,见证了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的辉煌历史。虎门炮台,作为鸦片战争的重要战场,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开平碉楼,这些中西合璧的建筑群,诉说着华侨华人漂洋过海、艰苦创业的故事。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作为大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见证,展示了中国近代革命的火种如何在这里点燃。
实地探访与线上游览,双重视角感受文化魅力
游客既可以选择实地探访,亲身体验文化遗产的魅力,也可以通过“广东文物主题游径地图”小程序进行线上游览。该小程序收录了八大主题、44条游径地图及250多个资源点信息,涵盖2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7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5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通过线上平台,游客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游径信息,规划游览路线,享受沉浸式文化体验。
文化活动与科技创新,让文物“活”起来
依托文化遗产游径,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广州在粤海关旧址附近设立“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信息服务总站”,通过图文、视频等方式展示游径信息。珠海推出“串珠成线——珠海市历史文化游径”流动展,并开发相关文创产品。佛山将游径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打造智慧导览系统。深圳则通过游径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活力历史街区。
科技创新也为文化遗产注入了新的活力。广州越秀区建成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标识系统,在15个重要资源点安装设置标识牌。广东省还为游径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视觉识别系统,以广州历史悠久的市舶制为设计灵感,寓意粤港澳大湾区因海而生、与海共荣的文化特质。
促进区域发展,打造文旅新名片
文化遗产游径的建设,不仅为文化传承注入了新动力,也为区域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中山将游径建设纳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打造智慧导览系统。佛山将游径规划建设写入城市发展规划,提升文旅融合水平。东莞将游径建设纳入中心城区重点规划,打造活力历史街区。肇庆则将游径建设纳入旅游振兴行动计划,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不仅是一条条串联起历史记忆的游径,更是一张展现岭南文化魅力的金名片。它让散落在岭南大地的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也让粤港澳三地的文化纽带更加紧密。无论是实地探访还是线上游览,都能让人感受到大湾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