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乘兴而来”看魏晋风度:王子猷的任性与现代启示
从“乘兴而来”看魏晋风度:王子猷的任性与现代启示
在厚厚的成语故事中,有一个特别率性的成语:乘兴而来。这个故事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很好地体现了我们非常崇尚、向往的“魏晋风度,名士风流”。
这个成语出自《世说新语》中任诞篇的王子猷雪夜访戴。
原文如下: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子猷是谁呢?提到他的父亲,大家一定会非常熟悉,那就是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王子猷是他的第五个儿子,名徽之。
文中说了:当时王子遒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一个冬天夜里下起了大雪,一觉醒来打开房门,看见皑皑白雪覆盖了整个大地,王子猷顿时心情大好,马上叫下人煮酒。端起酒杯,兴致盎然的王子猷做了什么呢?他做了那个时代文人该做的事情,小酌,赏雪,吟诗,这些都是非常雅趣的事儿,也间接地体现了古人的浪漫。
情之所至,他忽然想起了一个朋友:戴安道。戴安道,名逵,在魏晋人物中不算出名,但他是一个非常率性的人。“竹林七贤”或因时局所迫、或因性格、或因个人选择,没能实现的隐士梦想,在他这里都实现了,所以他也是幸运的。
如此一个隐居的高雅之士,自然也成了王子猷钦慕之人,故而他愿意远赴百里前去与他吟诗赏雪。
而当时戴安道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今浙江嵊(shèng)州),离山阴还有一段距离,当时又是下雪天,道路难行,并不利于出行。可我们的名士王子猷并没有考虑到这些,立即乘着小船前往,经过一夜终于到达了戴安道的居所。
此时便出现了故事的高潮部分。
到了戴安道的家门口,王子猷却并没有登门造访,而是又回来了。船夫十分不解,一夜风雪的艰辛,到门口了居然不进去,这这不是神经病么?于是便问王为何不进去。王子猷说:我本来乘着兴致前去造访戴安道,一路上尽情感受了这种意趣,兴致已尽,自然就返回了,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在算数呢?
这就是整个故事。
王子猷的做法世人大多无法做到,却又十分羡慕这种率性而为,故而也从这个故事中,衍生出“乘兴而来” 的成语。
意思是趁着兴致浓厚的时候,就马上去做,形容人做事随心所欲,不循规蹈矩,也显示了魏晋时期名士的潇洒自适,豪放不羁。
那么从现代的角度来分析,王子猷这种行为叫什么呢?
用现代话说,就叫任性。
这种不以目的为导向,但凭兴之所至的惊俗行为,从某些方面上来看并不可取,毕竟有一点半途而废的意思。
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也值得推崇。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努力去发掘个中的趣味,并且其乐融融陶醉其中,既满足了自己的欲望,又享受了人间难有的快乐。这时候的任性,是可取的,是不需要解释的。
当然,我们也要切忌“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做事情三分热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半途而废,这样是永远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