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不止是小事,小心心血管危机
心慌不止是小事,小心心血管危机
“医生,我最近总是感觉心慌,有时候还会胸闷,是不是心脏有问题?”50岁的张先生在医院心血管内科焦急地询问。医生详细询问了他的症状和病史,建议他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张先生患有严重的心房颤动,这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预警信号。
心慌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
心慌,医学上称为心悸,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生理性因素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大量饮酒或饮用浓茶咖啡等,通常不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然而,当心慌持续存在或频繁发作时,很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预警信号。
研究表明,长期心慌,尤其是由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慌,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其中,最常见且危害最大的是心房颤动(房颤)。房颤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8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可超过1/3。房颤发生时,心房规律的跳动被不规则、快速(350-600次/分)的颤动所替代,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房颤:心血管健康的隐形杀手
房颤的危害远不止心慌那么简单。其最严重的危害是血栓栓塞和心力衰竭。房颤时,由于心房失去了规律的收缩,部分血液容易在左心房的左心耳处滞留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可随血流栓塞全身血管,最常见的是脑栓塞,可引起偏瘫、失语,严重者甚至死亡。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5倍。此外,房颤还可能导致心力衰竭,进一步加重心血管负担。
心血管疾病的预警信号
心血管疾病发作时的典型预警信号包括胸痛、胸闷、心慌、呼吸困难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心血管疾病还可能表现为一些非典型症状,如恶心、呕吐、咳嗽、出汗、乏力,甚至肩颈手臂疼痛、牙痛等。这些看似普通的症状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躯体表现,不容忽视。
如何预防和应对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合理饮食,控制盐摄入,避免过度饮用咖啡和浓茶;戒烟限酒;保持健康体重。
定期体检:特别是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定期检查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遵医嘱服药,保持病情稳定。
关注情绪管理: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保持心情愉悦。
急救措施:一旦出现心血管疾病预警信号,应立即停止活动,平卧休息,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可监测心率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心血管疾病是可防可控的。关键在于提高警惕,及时就医,采取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如果像张先生一样,发现及时并积极治疗,可以有效避免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当您或身边的人出现心慌等症状时,请务必重视,及时就医,不要让“小症状”酿成“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