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福音:权威推荐鼻腔冲洗疗法
鼻炎福音:权威推荐鼻腔冲洗疗法
鼻炎患者有福了!根据最新版的欧洲鼻窦炎和鼻息肉意见书(EPOS 2020)以及中国过敏性鼻炎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年),鼻腔冲洗被列为一线治疗方法。这种简单且经济的非药物治疗手段,不仅能有效缓解鼻炎症状,还能提高纤毛摆动频率,加速黏液的纤毛输送,清除过敏原和炎症介质。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鼻腔冲洗都能带来显著的效果,成为鼻炎患者的理想选择。
什么是鼻腔冲洗?
鼻腔冲洗是一种通过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冲洗液对鼻腔进行冲洗的方法,以达到清洁鼻腔、缓解鼻塞、减少鼻腔分泌物等目的。其属于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通常用于鼻部疾病的治疗和护理。
鼻腔冲洗的作用机制
鼻腔冲洗的主要作用包括:
物理清除作用:通过冲洗,可以清洗鼻腔内的细菌、病毒、过敏原等有害物质,减少感染和炎症的发生。
恢复纤毛功能:人体的鼻黏膜纤毛可以通过摆动来帮助我们的鼻子自我清洁,保持畅通。当我们得了鼻炎时,纤毛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洗鼻能够改善纤毛功能,恢复鼻子的自净能力。
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鼻炎发作时我们感受到的鼻塞,往往是鼻黏膜炎症水肿导致的结果。洗鼻可以缓解鼻黏膜炎症,减轻水肿,从而有效缓解我们的鼻塞感。
鼻腔冲洗的操作方法
选择适合的鼻腔冲洗器:根据个人需求选择,符合卫生标准。
选择生理盐水或专用冲洗液:200
400ml,需根据患者年龄及体重确定合适的冲洗量。温度选择适宜,最好在30℃35℃,过热或过冷的温度均会对患者鼻腔黏膜造成刺激,产生不适。患者取半坐位,头前倾,位于盥洗池或盥洗盆上方,微张口。将冲洗头放入患者一侧鼻腔鼻孔,确保冲洗头紧贴鼻孔,然后缓慢挤压冲洗器,使冲洗液进入鼻腔,并从另一侧鼻腔或口中自然流出。按照相同的方法,对另一侧鼻腔进行冲洗。
清洗结束后清理患者面部及鼻腔,鼻炎患者可使用鼻用激素喷鼻改善鼻腔炎症。
注意事项
每次使用前应检查鼻腔冲洗器是否清洁、无菌(一般每两周更换一个冲洗器)。
冲洗时不宜做吞咽动作,不要说话、用鼻吸气,避免发生呛咳、误吸。
注意患者反应,在操作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处理。
冲洗时避免用力过猛,应避开鼻中隔面,防止鼻出血。挤压冲洗器时,要控制力度,避免用力过猛导致耳痛、耳闷等不适。
鼻外伤或鼻腔术后患者,因创面及术后伤口未愈合,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鼻腔冲洗。
建议鼻腔冲洗的次数是每日早、晚1~2次,有的患者病情严重也可以适量增加到每日3~4次。
如果存在鼻腔、上呼吸道急性炎症及中耳急性感染时,不宜进行鼻腔冲洗,以免炎症向咽喉、中耳等邻近部位扩散。
临床研究证据
大量临床研究的结果显示,鼻腔盐水冲洗可以减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鼻塞、喷嚏和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对全身症状如头痛和乏力也有改善作用,同时可以明显缩短症状持续的时间。
鼻腔冲洗在《儿童急性感染性鼻-鼻窦炎诊疗—临床实践指南》、《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鼻腔盐水冲洗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应用专家共识》这 3 大指中都有推荐。
安全性和适用人群
鼻腔冲洗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安全无副作用。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鼻炎,包括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等。但需注意操作规范,避免不当使用带来的风险。
对于存在屏气发作、胃食管反流或急性中耳感染的儿童进行鼻腔冲洗时需要更加谨慎。
对合并吞咽功能障碍、鼻出血、凝血功能障碍或怀疑上呼吸道异物的患儿,不建议进行鼻腔冲洗。
六个月以下儿童的口腔呼吸反射尚未建立,同时缺乏足够的呼气反射保护下呼吸道,鼻腔冲洗不建议在小于6个月的婴儿中进行。
鼻腔冲洗是一种控制鼻炎症状的有效治疗手段,可有效改善鼻腔内环境,清除有害菌、过敏原及炎症介质。春季是鼻炎高发季节,细菌、病毒及过敏原层出不穷,养成良好的鼻腔清洁习惯,有助于改善鼻部症状,减少鼻炎的困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愉悦,以此预防各类疾病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