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科学应对冰雹灾害:从预警到补救的玉米生产防护指南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37:0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科学应对冰雹灾害:从预警到补救的玉米生产防护指南

随着冬季的到来,冰雹等恶劣天气频发,对农作物特别是玉米的影响不容忽视。冰雹灾害不仅会造成玉米产量下降,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后续问题。本文将详细介绍冰雹对玉米的具体危害,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减轻冰雹对玉米的危害,包括排涝、中耕剪叶、病害预防和及时追肥等措施,帮助农民朋友有效保护玉米,减少经济损失。

01

冰雹对玉米的危害

冰雹灾害主要发生在玉米幼苗期和灌浆成熟期,其范围虽然较小,但时间较短,来势猛,强度大,常伴有狂风骤雨,给局部地区造成较大损失。冰雹灾害主要危害是使玉米茎叶和果穗遭受损伤,比黄豆粒大的冰雹就可使玉米的叶片撕裂;密集的冰雹可使玉米叶片呈斑点状或线状破损,像梳子梳理过一样撕裂。破损、撕裂严重者,可使叶片组织坏死、干枯,降低光合作用面积,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造成减产或绝收。

此外,冰雹还会导致以下问题:

  1. 新生长叶片发生卷曲:玉米苗期遭冰雹后,幼苗顶尖未展开的幼叶组织受损死亡、干枯,使叶片不能正常展开,致使新生叶展开受阻、叶片卷曲成牛尾状。

  2. 易导致苗枯病:下冰雹后幼苗大部分叶片破损,光合作用面积减少,植株养分缺乏;同时根系长时间处在缺氧或半缺氧状态,不利于幼苗根系发育而造成植株抗病力下降,导致根系衰亡、靠近根茎部位的生长点变褐,最后幼苗枯死。

  3. 田间容易积水阻碍生长:由于下冰雹时一般都伴有雷雨大风,造成幼苗倒伏、地面积水,倒伏的玉米苗多被泥水淹没,如果不能及时排水,幼苗将受涝害。一般情况下,从出苗到七叶期间,当土壤水分过多或积水,会使根部受害,甚至死亡。当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的90%时,将形成苗期涝害。持续3天田间持水量达90%以上,玉米表现为叶片红、茎秆细、瘦弱,并生长停止;连续降雨大于5天,苗瘦弱、发黄或死亡。

02

预防措施

  1. 气象监测预警:可通过气象部门跟踪监测,做到早发现早预报,提前采取防御措施,避免和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2. 人工干预:通过人工使用火箭、高炮或飞机直接把碘化银、碘化铅、干冰等催化剂送到云里去;也可以在地面上把碘化银、碘化铅、干冰等催化剂提前送到大气里,让这些物质在云层里起雹胚作用,使雹胚增多,冰雹变小;用火箭、高炮向暖云部分撒凝结核,使云形成降水,以减少云中的水分;在冷云部分撒冰核,以抑制雹胚增长。

03

灾后补救措施

当雹灾发生后,要区分受灾时期、雹灾大小及受灾中心区与边缘区。通常小于于3厘米的冰雹对玉米不会造成大的影响,3厘米以上的才会较大危害。但即便是雹灾中心区,受到了较大雹灾危害,也要慎重毁种;对于苗期受灾的玉米,因受伤部位一般在生长点以上,灾后恢复能力强,多数情况下不必毁种;如果破损叶片影响了新叶长出,可人工挑开。拔节至孕穗期遇雹灾,只要生长点及以下茎未被破坏,也可通过加强管理获得较好收成。玉米抽雄后抗灾能力减弱,灾后恢复力差,此期穗位以上茎节被砸断或果穗被砸掉株比例很大时,建议收青贮;穗位以下茎和果穗多完好时,可保留;但应喷施杀菌剂防治穗腐、粒腐病。

  1. 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及时清理田间沟渠,尽早排除田间积水,缩短农作物受淹渍时间、减轻受害程度。积水排除后,要及时清除淤泥、砂石、对倒伏的玉米、棉花等高杆作物扶正、培土、固定。

  2. 科学追施肥料:对受灾程度较轻、灾后作物可继续生长的,要及时中耕并追施肥料、适当加大施肥量、同时可采取根外喷施微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办法,促进作物尽快恢复生长。

  3. 及时防止病虫草害:降雨后田间湿度、温度较大,对作物病虫、草害发生蔓延极为有利。重点对玉米、棉花、大豆、花生、大姜等主要作物的病虫害及时查治,同时对草害严重的地块及时中耕、划锄。

  4. 及时补种、改种:对受灾后出现缺苗地块要及早补种。对基本绝收的地块,要立即改种生育期短的绿豆、荞麦、杂交油葵或白菜、萝卜、菠菜等作物。

04

案例分析:红寺堡区冰雹灾害后的补救经验

2024年6月26日18:30左右,红寺堡区受强降雨冰雹灾害影响,涉及太阳山镇3个村,柳泉村2个村,农作物受灾面积16134亩,其中受灾玉米12111亩,黄花菜3728亩,西瓜295亩。涉及群众2192户7536人(脱贫户453户1663人,“三类”人员24户103人),灾发区购买保险16084亩,直接经济损失初步估算851.6万元。

灾害发生后,红寺堡区高度重视,把灾后自救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压实压紧责任,迅速开展工作,采取五项有力措施,确保群众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1. 加强组织领导:区委主要负责同志第一时间抵达受灾一线,调研了解群众受灾情况,现场指挥调度有关部门分析研判灾情形势,组织全面抓好灾后生产自救工作。成立两个技术服务小组,分别赴太阳山镇和柳泉乡开展灾后技术指导,建立干部与受灾群众结对帮扶机制,动员干部深入农户家中了解生产生活困难情况,积极开展受灾群众心理、情绪疏导,帮助受灾群众提振生产信心,强化救灾措施,快速投入灾后生产恢复工作。

  2. 加强部门协作:加强财政、气象、应急管理、民政、水务、农业农村、保险公司及各乡镇多部门协作,主动对接区市相关厅局,及时上报和对接灾情处置情况,争取救灾资金支持。第一时间启用救灾资金20余万元,对受灾作物统一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虫杀菌剂,促进作物生长。充分发挥民政资金兜底保障作用,针对生活困难群众及时发放救助资金。保险公司立即启动受灾作物核查理赔,降低受灾农户经济损失。气象、农业农村部门加强灾害天气预警预报。

  3. 加强技术指导:农业农村部门及时发布《红寺堡区2024年农作物受灾补救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受灾田块,指导农户及时清除田间黄叶及枯死植株,减少病源,预防病害流行蔓延。玉米方面,天气晴好后,及时中耕除草、追肥,通过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杀虫杀菌剂等方式,生根促壮、补救产量。黄花菜方面,鼓励群众能摘则摘,疏通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通过喷施叶面肥、增加地肥等方式,减少病害发生,降低灾害损失。西瓜方面,加强田间管理,通过喷施叶面肥及杀菌剂、侧翻背晾晒等方式,助其生长恢复。将技术措施通过文件、微信及公众号等方式进行宣传,全面引导受灾群众及时开展生产自救。

  4. 健全应急机制:督促对现有各类应急预案进行再检视、再细化、再充实,以防范工作的确定性有效应对灾害的不确定性。同时,加强气象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滚动预测预报,精细预防预警,对出现的风险隐患第一时间做出科学分析、准确研判,提高群众防灾意识,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5. 加强物资储备:密切监测天气变化,做好“三夏”种子、农资储备和调度,加大农机检修与作业准备,确保小麦适时收割。加强粮食烘干企业安全生产检查与技术指导,确保收获粮食适时烘干入库。加强墒情监测与信息发布,指导农户及企业适时抢墒播种,确保秋粮播种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通过以上措施,红寺堡区有效降低了冰雹灾害对玉米生产的影响,为农民挽回了部分经济损失。这一案例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灾后补救经验。

05

结语

冰雹灾害对玉米生产的影响不容忽视,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补救措施,可以有效减轻其危害。农民朋友们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防护准备,一旦发生灾害,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玉米生产安全。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帮助农民应对自然灾害,保障粮食安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