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杨森部的英勇血战
淞沪会战:杨森部的英勇血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中国军队与日军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展开了一场持续三个月的激烈战斗。在这场关乎民族存亡的战役中,川军第20军作为先头部队,率先奔赴淞沪战场,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
川军出川:杨森部的抗战之路
1937年“七七事变”后,川军将领杨森多次电呈蒋介石请缨抗日。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后,蒋介石委任杨森为第6军团军团长兼20军军长,命令其率部赴上海参战。9月1日,杨森的第20军从贵州黔西、安顺两地向贵阳集结,参加9月5日贵阳各界为20军举行的欢送大会。官兵们为了尽早赶到抗战前线,135师师长杨汉忠率领先头部队不等欢送会举行,于4日早早出发。5日上午,贵阳各界数万市民自发赶来相送,军部和主力部队在副军长夏炯率领下相继开拔。
部队以135师、133师的次序沿湘黔公路徒步强行军,每天一百多里山路,晚上宿营还要连夜打草鞋,以备第二天行军穿。部队徒步行至湖南辰溪,乘轮渡经洞庭湖,于9月24日抵达长沙。从贵州到长沙,原计划走50多天,这次只用了24天。部队到长沙后也不休息,“当夜改乘火车,沿粤汉、平汉、陇海、津浦、京沪线,向东战场急行输送,于10月8日在南翔附近下车,加入陈家行附近之战斗。10月9日,我20军主力在上海附近老人桥、郁公庙、新泾桥、谈家头、池后宅、姚头桥之线,构筑第二阵地带工事。”③
装备简陋:用血肉之躯抵挡日军
20军到达淞沪战场时的装备:一个连3挺轻机枪,一个团6挺重机枪和4门迫击炮,口径较大、射程较远的野战炮、榴弹炮一门也没有。每个士兵配备子弹三五十发,手榴弹两枚、大刀一把;士兵手中的步枪80%系四川造,汉阳造七九式都很少,好多士兵还端着单打一,质量极差。有的枪使用时间太久,来复线都没有,有的枪枪柄还用麻绳系着。大兵团作战必备的野战医院,通讯联络等设施想都不想。士兵服装极其简陋,粗布单衣两件、绑腿一双、单被一条、小单席一张、草鞋两双、斗笠一顶。
淞沪参战部队分为左翼、中央、右翼3个作战集团,左翼作战集团又分为3个作战区:右作战区总指挥胡宗南;中作战区总指挥薛岳;左作战区总指挥罗卓英。第20军先头部队刚抵达南翔站,就被编入左翼作战集团左作战区第19集团军第6军团战斗序列,受薛岳将军指挥。第20军军部指挥所设在南翔车站附近一号桥后方院子内,其防地在大场以北、蕴藻浜沿岸的桥亭宅、顿悟寺。
激战五昼夜:血战顿悟寺
10月11日,第32师防守的陈家行阵地失守,第135师立即在蕴藻浜、顿悟寺、陈家行一带进入一线阵地。杨汉忠靠前指挥,死力督战,所率部队与日军血战七个昼夜,肉搏五六次,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反复争夺。在充满血与火的惨烈战斗中,杨汉忠不幸被日军子弹洞穿腿部,但他裹伤再战,始终坚守在指挥岗位。135师虽然和其他川军一样装备极为落后,但在杨汉忠身先士卒的带领下,全体将士舍生忘死、拼命厮杀,虽然伤亡惨重,但阵地却牢牢地掌握在我军手中。
二十军接防由盛宅到顿悟寺一带阵地后,日军在蕴藻浜南岸部队的掩护下,趁我军前线换防,向我守军阵地发动强攻,谁知二十军作战经验丰富,士兵们一进入战壕,举起枪来就射击,日军倾巢出动打冲锋,后面的二十军战士干脆跳过战壕迎头给敌人一顿劈刺,于是瞬息之间,二十军犹如构成了两道防线,并一波一波地涌上去,敌人不但没能夺走我方阵地,我方反倒将敌人的一道阵地夺了过来,使敌军退却到第二道战线。恼羞成怒的日本人调动所有枪炮,调来大批飞机轮番轰炸。这一场惊天动地的恶战一直从14日上午六点多钟打到16日凌晨三点。杨森对当时的战场情况做了这样的描述:“那真是一场天崩地坼,日月无光的恶战,相信日本人和我们二十军一样,但在那场恶战中,幸获生存的人,时今回忆仍会谈兵色变。一进战壕枪炮之声先就震耳欲聋了,漫天匝地硝烟弥漫,弹道如织。”在守卫顿悟寺和桥亭宅一带的一三四师八〇二团的千余名官兵抗击日军一直到最后关头,团长林相候身先士卒、冲出战壕与敌人死命拼杀,不幸牺牲。他所率八〇二团只剩下200余人。804团团长向文彬,在顿悟寺阵地与日军血战20多个小时,屡次挫败敌人的进攻,全团营长只剩彭焕文一人;连长非死即伤,无一幸免;排长只剩4人;士兵只剩120余人。火线上,向文彬受到蒋介石的嘉奖,军衔从中校升为少将。面对战局的严酷,杨森咬牙切齿:“弟兄们的血海深仇,不能不报!二十军的防地,断不容失!”他奋袂而起,亲自带着作为后备队的两个旅,用最快的速度,赶往增援。当他赶往顿悟寺附近,前线已呈不支。幸存的官兵们见军长杨森亲率大军赶到,欢声雷动,转身一个猛扑,以雷霆万钧之势将顽敌的凶焰霎时间扑灭无遗,几次冲锋,敌人之势已如强弩之末,急急后退,一连让出几道防线,这便是二十军用血肉之躯换来的顿悟寺之捷。杨森的二十军官兵与日军激战五天三昼夜,致使敌军终未能攻破大场。到第四天,二十军阵地由友军接防。
壮烈牺牲:川军的血性与荣耀
在淞沪会战中,杨森部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牺牲精神。据统计,二十军在此战中伤亡团长、营长、连排长等军官200多名,士兵7000余人。二十军部队撤到南京,杨森刚到鼓楼街二十军驻京办事处休息,蒋介石立即召见。杨森语气沉重地说:“委员长!我二十军经过40多天的急行军,以疲惫之师、落后的武器装备,迎战装备精良、以逸待劳的凶残日军。我军经过5个昼夜的死战,不但守住自己阵地,还把友军所失阵地从日军手中夺了回来!只是,我的二十军打得只剩下5000多人了……”蒋介石对杨森说:“你的部队在上海打得很好!第一批从国外运回的枪械到了,优先给你补充,此次淞沪会战,二十军作战英勇,特颁奖金3万元。你部现调往安庆补充兵员并作休整!”淞沪会战后,蒋介石特意嘉奖二十军,杨森被蒋介石提升为第27集团军总司令,调往安庆补训,归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统辖。
淞沪会战中,杨森部的英勇表现,展现了中华民族在面对外敌入侵时的顽强不屈。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如杨森所说:“我们过去打内战,对不起国家和民族,是极其耻辱的。今天的抗日战争是保土卫国,流血牺牲,这是我们军人应尽的天职。我们川军绝不能辜负四川父老及全国人民的期望,要洒尽热血为国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