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唐朝经济大繁荣:制度创新与商业革命的黄金时代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54:2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唐朝经济大繁荣:制度创新与商业革命的黄金时代

回望历史,唐朝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其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时期的唐朝,宛若一艘巨轮,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梦想,向着辉煌的未来翻滚前进。


初唐租庸调制示意图

隋朝末年因战乱产生大量无主地,使得均田制可以持续推行,授给男丁田地,分为公田和私田(永业田),对于农业的发展有很大帮助。同时,唐朝把赋税制度由“租调制”发展为“租庸调制”,“租庸调”以人丁为基础,“租”为田租,“庸”为劳役,“调”为户调,男丁随乡土所产缴纳。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一定土地,租庸调制又保证农民的劳动时间,成为唐朝经济繁荣的重要保障。

唐朝时期,黄河流域蚕桑业领先,畜牧发达,多种家畜、作物、蔬果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渐及全国。这一时期农具出现了巨大改进,曲辕犁出现并得到推广,其操作灵活,即便于深耕,也节省畜力,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耕具。黄河流域麦类作物地位上升,改变了自古以来的北粟南稻格局,增加了粮食产量。


麦类作物的地位上升,改变了黄河流域的传统饮食结构

经济作物和园艺产品开始商品化,茶叶是当时最典型的商品化农产,商人将茶叶运往中原出售,每年可获利百万。白居易《买花》中写到: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描绘了园艺产品在当时成为商品的情况。

强盛的大一统王朝,水利工程建设也如火如荼。据记载,当时的重要水利工程数量高达一百六十多项。例如武德七年(624)自龙门引黄河水溉韩城县田6000余顷。开元七年(719年),同州刺史姜师度主持重修洛水下游灌区,开河灌溉通灵陂,使两千余顷荒地恢复种植,将大片盐碱洼地变为膏腴稻田。

唐朝手工业分为官营和私营。官营手工业由工部管理,还设有少府监、将作监和军器监,管理各类官手工业生产。官营手工产品一般不对外销售,只供宫廷、贵族、官僚、官府消费,其产品制作工艺精湛,成为流传后世的珍宝。


唐代胡人牵驼陶俑

私营手工业,首先是大量个体农民经营的家庭副业,他们生产的产品在自用和纳税剩余时,在市场中售卖。再者是手工者所经营的作坊,唐朝前期主要手工业有纺织业、陶瓷业和矿冶业。唐后期,南方手工业大幅进步,特别是丝织业、造船业、造纸业和制茶业。

手工业的进步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丝绸之路货物的主力之一丝绸——各样的锦、绢、绫、罗、绮、缎,上面印制精致的民族图案,受到世界各地的疯狂追捧。丝绸的制作,拉动了蚕桑业、纺丝业、织造业等繁荣发展。再如陶瓷业——著名的越窑青瓷、秘色瓷、“唐三彩”,成为丝绸以外的第二大主力。


“开元通宝”铜钱

唐武德四年,唐高祖李渊下诏废五铢,铸“开元通宝”,由此开启中国货币“宝字钱”的时代。此前钱币以二十四铢为一两,自开元通宝起每枚铜钱重为一钱,十钱为一两,这一举措不仅稳定了货币体系,而且为商业的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持。自开元通宝起,每枚铜钱称为“一文”,一直延续至民国时期。

唐朝虽然通行铜钱,但以绢、布等实物货币在交易中仍占据重要地位。这也是继承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传统,实行了“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很多商品以绢计价,唐太宗初年一斗米市价为绢一匹。“金银之属谓之宝,钱帛之属谓之货”,即金银是贮藏用的宝藏,布帛和铜钱则是流通货币。

铜钱和布帛长途携带既不方便,也不安全,促进了飞钱和柜坊产生。柜坊经营钱款和贵重品存放业务,所保管物品除了钱帛,还有珠宝玉器、古玩字画等。客商和富人大量寄存财物,使柜坊资金非常雄厚,成为钱庄的雏形。飞钱产生于唐宪宗时代,商人在京城把钱交给诸军、节度使、进奏院、富豪门阀等,开立票券,再携券到其它地区的办事处取钱。大额交易时,有些商人也会直接使用飞钱。多样化的货币形式在满足市场交易需求的同时,也体现了唐朝经济的多元化特点。

唐朝经济的繁荣,既是民族文化的累累硕果,同时也极大推动了民族文化的蓬勃发展,并且随着广泛的文化交流而远播伊朗、日本、高丽、南亚次大陆、阿拉伯、东罗马帝国、非洲等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