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花生:传统工艺遇上现代创新,从酒城走向全国
李花生:传统工艺遇上现代创新,从酒城走向全国
在酒城泸州,有一道下酒菜以其独特的香味和口感,赢得了无数食客的青睐,它就是李花生。这道看似简单的花生米,背后却有着一段传奇的故事和精湛的制作工艺。
从传统到品牌:李花生的百年传承
李花生的创始人是李显琼,一位普通的泸县海潮镇妇女。她的父亲早年在供销社工作,从村民手中收购小金沟花生,经过清洗、腌制、烘烤等工序制成花生米。这种花生米颗粒饱满,微咸干香,酥脆可口,深受当地人喜爱。李显琼继承了父亲的手艺,并在2003年创办了李花生食品厂,决心将这道传统美食发扬光大。
精选原料:血红皮小金沟花生
李花生之所以能成为泸州的招牌小吃,关键在于其独特的原料——血红皮小金沟花生。这种花生只在泸县海潮镇一带种植,得益于当地松散的沙泥土质,产量大且果实饱满。海潮镇尖山村的村民詹崇明从1979年开始种植小金沟花生,他说:“这种花生口感好,产量高,对外市场供不应求。”
精湛工艺: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李花生的制作工艺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智慧。首先,精选血红皮小金沟花生,经过人工挑拣,确保每一颗花生都品质优良。然后,采用祖传秘方进行腌制,这个过程需要48小时,让花生充分吸收香料的味道。最后,将腌制好的花生放入烘烤房,恒温烘烤24小时。这种现代化的烘烤方式不仅保留了传统土炕烘烤的风味,还使得花生的口感更加均匀。
酥脆口感:泸州人的待客佳品
李花生的口感是其最大的魅力所在。与普通的油炸花生不同,李花生采用烘烤的方式,使得花生表面酥脆,内部却保留了一丝生花生的清香味。这种独特的口感,加上微微的咸香,成为了无数泸州人的心头好。无论是家庭聚会还是朋友小聚,李花生都是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
文化传承:酒城的美味记忆
在泸州,花生米被称为“陪到底”,寓意着从清醒到微醺,花生米始终陪伴在酒客身边。81岁的老酒客詹春海回忆说:“上世纪50年代,泸州的‘幺店子’里,油酥花生米和油炸花生饼是最受欢迎的下酒菜。那时候,花生是最香嘴巴的零食,是老一辈泸州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现代发展:从酒桌到全国
如今,李花生已经从泸州的酒桌走上了全国消费者的餐桌。通过美食展销、试吃品尝等推广活动,李花生品牌家喻户晓。网店销售更是让李花生远销全国各地,年产量达到40至50吨,常常供不应求。
李花生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美味,更在于它承载着泸州的历史味道和文化记忆。在酒城泸州,李花生不仅是下酒菜,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份乡愁的载体。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品尝李花生时,都能感受到那份来自酒城的浓浓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