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墙博物馆里的黑科技:让650岁古城墙焕发新生
南京城墙博物馆里的黑科技:让650岁古城墙焕发新生
南京城墙,这座历经650余年沧桑的宏伟建筑,不仅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都城城墙,更是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象征。近年来,南京城墙博物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仅为这座古老城墙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让游客得以全方位、多角度地领略其独特魅力。
科技守护,让文化遗产焕发新生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南京城墙博物馆于2020年启动了城墙监测预警平台建设。该平台在城墙全线安装了263套自动化监测设备,对1575个点位进行全天候监测,包括震动、裂缝、风化等情况。这些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博物馆负二层的监控中心,通过8个子系统、57个功能模块进行分析处理,实现了对城墙的预防性保护管理。
自投入使用以来,监测预警平台已成功排查出上千个风险点,为城墙的安全保护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科技防线。这一创新性的保护措施,不仅体现了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科技进步,更为全球范围内类似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数字赋能,让文化传承跨越时空
在保护好文化遗产的同时,如何让其价值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同,是南京城墙博物馆面临的又一重要课题。为此,博物馆于2022年开始建设“云享城墙”数字化展示与互动平台。该平台充分利用数字孪生、3D建模等前沿科技,将南京城墙的航拍实景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全球观众足不出户就能通过指尖滑动,全方位欣赏城墙的壮丽景观。
“云享城墙”平台的推出,不仅打破了时空限制,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和欣赏南京城墙,还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播开辟了新的路径。通过这一平台,南京城墙的文化价值得以跨越时空,与世界各地的观众实现共享。
创新展示,让历史触手可及
走进南京城墙博物馆,科技与历史的完美融合随处可见。在常设展厅“旷世城垣——南京城墙历史文化陈列”中,700多块明城砖组成的城砖墙,以“呈墙”为设计理念,将博物馆建筑与遗产本体巧妙融合。大型明代南京城全貌沙盘结合地图与投影的光影交错,生动再现了城墙环绕之内的街道、桥梁、楼馆等城市景观。而“城墙记忆”展区则通过科技手段,收集并展示百余名专家、市民、游客的口述资料,形成持续更新的“记忆数据库”,让观众得以从不同角度感受城墙的历史温度。
此外,博物馆还根据城墙本体的建筑特点,在沿线中华门藏兵洞、明故宫遗址等遗产点设置了多处展览空间,打造出独特的“沿线展览聚落”。这些创新性的展示方式,不仅丰富了游客的参观体验,也让南京城墙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了更加全面和生动的呈现。
共同守护,让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南京城墙博物馆深知,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为此,博物馆积极开展各类社教、研学活动,通过多媒体触屏体验城墙建造过程、用印章“模印”铭文等方式,激发公众对城墙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自2016年起,由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南京古都城墙保护基金会联合发起的“颗粒归仓,守护城墙”公益活动,已连续开展8年,累计征集散落城砖线索,并回收超过50万块城砖,用于城墙的修缮维护或科研展示。
南京城墙博物馆的科技应用和保护措施,不仅为文化遗产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让游客得以全方位、多角度地领略其独特魅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南京城墙博物馆将继续探索创新,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