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磨玻璃结节不等于肺癌,专家:定期随访是关键
肺磨玻璃结节不等于肺癌,专家:定期随访是关键
最近,很多人对肺磨玻璃结节存在不少误解。其实,这种结节并不一定就是癌症,很多情况下它是良性的。比如,有人认为消不掉的结节就是肺癌,但实际上大部分磨玻璃结节是良性的。还有人觉得吃药就能消除结节,实际上只有极少数良性结节能被药物消除。此外,磨玻璃结节并不比实性结节更危险,具体情况还需医生诊断。了解这些常识,才能正确对待肺部健康哦!
什么是磨玻璃结节?
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简称GGO或GGN)是一种在CT影像上表现为模糊、密度轻微增高的肺部病变。为什么叫“磨玻璃”呢?因为这种结节在CT影像上看起来就像磨砂玻璃一样,半透明的,里面还能隐约看到正常的肺纹理。
磨玻璃结节可以是孤立的,也可以是多发的,大小从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它们可能是良性的,比如炎症、出血或纤维化;也可能是恶性的,尤其是腺癌的早期表现。
磨玻璃结节等于肺癌吗?
很多人一看到CT报告上写着“磨玻璃结节”,就以为自己得了肺癌,开始焦虑不安。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上海华东医院胸外科专家张辉标主任医师指出,肺磨玻璃结节并不等同于肺癌。临床研究表明,约1/3的肺磨玻璃结节属于肺部良性病变,会逐渐缩小甚至完全消散;约1/3的肺磨玻璃结节长期稳定;只有1/3的肺磨玻璃结节可能持续存在,并逐渐出现恶变倾向。
需要立即治疗吗?
发现磨玻璃结节后,是不是都需要马上手术呢?答案令人惊喜:不一定!
专家建议,对于大多数磨玻璃结节,首选的不是手术,而是定期随访观察。这是因为磨玻璃结节的生长速度通常很慢,有的甚至多年都没有明显变化。过早手术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身体损伤,还可能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
那么,什么时候需要考虑手术呢?一般来说,如果结节在随访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
- 结节持续增大
- 出现恶性征象,如分叶、毛刺、胸膜牵拉等
- 实性成分增多
- 直径大于15mm的纯磨玻璃结节
- 直径大于6mm的混合型磨玻璃结节
如何正确对待磨玻璃结节?
定期随访:这是最重要的!根据结节的大小和类型,医生会建议不同的随访间隔。比如,纯磨玻璃结节直径小于8mm的,可以每年复查一次;大于15mm的,3个月后就要复查。混合型磨玻璃结节如果最大径超过6mm或实性成分达到5mm,需要每3个月复查一次。
保持良好心态:大多数磨玻璃结节都是良性的,即使有恶变倾向,发展速度也很慢。所以,既不要过度焦虑,也不要掉以轻心。
健康生活方式:不吸烟、少喝酒、保持合理体重、适度运动,这些都有助于降低肺癌风险。
遵医嘱:如果医生建议手术,说明结节可能有风险,应及时处理。如果医生建议随访,就安心等待,不要盲目要求手术。
专家建议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的张辉标主任医师强调:“对待磨玻璃结节的正确态度是既不要‘谈结节色变’,也不要完全忽视。应该到正规医院定期随访,让医生判断。”
他分享了一个临床案例:一位患者发现肺里有个5mm的磨玻璃结节,一个月内跑了8家医院,看过多个专家门诊,得到的结论都是“随访,1年后复查CT”。另一位患者则相反,4年前就发现了近3cm的混合型磨玻璃结节,却一直没去复诊,结果来医院时已经是肺癌晚期。
这两个案例说明,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科学管理,既不过度治疗,也不掉以轻心。
结语
磨玻璃结节虽然听起来有点吓人,但通过科学认识和合理管理,我们完全可以和它和平共处。记住,定期随访是关键,保持良好心态也很重要。如果发现磨玻璃结节,不要慌张,及时就医,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才是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