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望族何氏:广州大宗祠见证数百年忠孝传承
庐江望族何氏:广州大宗祠见证数百年忠孝传承
何氏大宗祠,这座承载着数百年历史沧桑的岭南建筑,不仅见证了何氏家族的兴衰荣辱,更凝结着中华民族的英雄气节和文化传承。从安徽庐江到广东广州,何氏家族历经战乱与变迁,却始终秉持孝贤立世、忠义传家的家风,孕育出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
从庐江望族到岭南名门
“卢江望族根深叶茂源流远,永思宗枝子孝孙贤世泽长。”这副镌刻在何氏大宗祠正门两侧的对联,诉说着何氏家族的源远流长。据《浈阳水木记》记载,何氏始祖韩瑊,是韩国后期贵族,后因秦灭韩国而流寓庐江,改姓何氏。此后,何氏家族在庐江繁衍生息,成为当地望族。
明朝末年,为躲避战乱,何氏后人从庐江南迁,历经南雄珠玑巷、广州珠玑路,最终在白云区萧岗村定居。清朝咸丰年间,何氏大宗祠在萧岗村南怀安里1巷落成,背北向南,两进院落,面积达500平方米。正门前檐的檐口梁木雕精致,上有清代学者叶志诜所书“何氏大宗祠”牌匾。宗祠外墙由砖、石、木建成,屋顶绘有山水、鸟兽、人物、花卉等壁画,尽显岭南建筑的精美与典雅。
英雄辈出,忠义传家
何氏家族人才辈出,其中最令人敬仰的是清朝时期的爱国志士何玉成。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英国侵略军在广州泥城登陆,进袭城北四方炮台。何玉成飞柬南海、番禺、增城等诸村,各备丁壮出护。在牛栏岗大败英军,后在牛栏岗墟建义勇祠。何玉成写有《团练乡勇驻扎四方炮台等处纪事》诗五首,以身历亲闻详细记录了这些事情的经过,诗中充满对英国侵略者的仇恨、对人民抗敌精神的讴歌,也展现了其强烈的爱国热情。
进入20世纪,何氏家族又涌现出一位杰出人物——何贤。作为澳门华人领袖,何贤在商场上与霍英东、马万祺等合作,推动澳门经济发展。在政治上,他多次化解葡澳政府的重大政治和社会危机。他还积极参与内地建设,如支持海南和广西的解放、参与抗美援朝物资筹措等。何贤家族已经顺利传承至第三代,其后代也秉承了拼搏和侠义精神。
教育为本,文化传承
何氏家族素来重视教育,何氏大宗祠不仅是祭祀先祖的场所,也是教育传承的基地。据记载,何氏大宗祠曾作为学堂使用,体现了何氏家族对教育的重视。这种重视教育的传统,为何氏家族培养了众多杰出人才,也为岭南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代保护与传承
近年来,何氏大宗祠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萧岗村积极开展何玉成故居——揽翠山房的保护修缮工作,并加强管理,拟把揽翠山房活化为公共文化空间,打造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教育基地,向群众开放,让何玉成的英雄事迹流传更广。
何氏大宗祠不仅是何氏家族的文化象征,更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节和文化传承,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在新时代,何氏大宗祠将继续发挥其文化传承和教育功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