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抗栓治疗新进展:从最新研究到临床用药指南
冠心病抗栓治疗新进展:从最新研究到临床用药指南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冠心病的药物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抗栓治疗领域,多项重要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参考。
最新研究进展
在降阶抗血小板治疗策略方面,ULTIMATE-DAPT研究显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降阶为替格瑞洛单药治疗,与继续DAPT相比,显著减少临床相关出血风险55%,且不增加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风险。这一发现将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参考。
TALOS-AMI研究则表明,对于高缺血风险的AMI患者,1个月后从替格瑞洛降阶至氯吡格雷治疗,可显著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临床相关出血风险,且不增加缺血事件风险。
常用药物详解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石药物之一,通过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1(COX-1),减少血栓素A2的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可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50mg/日)。其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刺激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胃肠道出血。
氯吡格雷
氯吡格雷是一种ADP受体拮抗剂,选择性地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ADP受体,常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即“双抗治疗”。这种联合用药方案可进一步降低血栓形成风险。氯吡格雷的耐受性较好,胃肠道不良反应较阿司匹林相对较轻,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
替格瑞洛
替格瑞洛同样是ADP受体拮抗剂,与氯吡格雷作用机制类似,但具有更快更强的血小板抑制作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的双抗治疗方案能更有效地降低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发生率。其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呼吸困难、鼻出血、高尿酸血症等。
肝素类药物
肝素类药物包括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过程中常被使用,但需要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低分子肝素则具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和更长的半衰期,使用更为方便。然而,肝素类药物都可能引起出血、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
特殊人群用药
对于老年人、合并其他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用药需更加谨慎。例如,老年人可能因肾功能减退而需要调整药物剂量;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则需关注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在使用抗凝药物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以避免出血等不良反应。
用药注意事项
遵医嘱服药:务必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药,不要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了解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在开始服用新药前,请务必向医生咨询,了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保存处方和用药记录:请妥善保存处方和用药记录,以备医生需要时查阅。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代谢或效果。请咨询医生,了解您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的相互作用。
注意药物副作用:如果您出现任何不适症状,请及时咨询医生。
坚持规律服药:不要因为症状暂时缓解而停止服药,否则可能会导致病情反复。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心电图、血压和血脂等检查,以便监测病情的变化。
健康生活方式:遵循低脂肪、低盐和高纤维的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患者与医生密切配合。通过合理用药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结合,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