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全球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破亿公顷,中国监管政策将调整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10:5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全球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破亿公顷,中国监管政策将调整

农杆菌介导法是转基因大豆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通过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豆基因组中,实现抗虫、抗病等优良性状的培育。这种方法不仅提升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还推动了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然而,转基因技术也引发了关于食品安全和生态平衡的广泛讨论。

01

农杆菌介导法的技术原理

农杆菌是一种天然的植物遗传物质转移媒介,其Ti质粒上有一段T-DNA,可以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农杆菌介导法就是利用这一特性,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区域,然后让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中,T-DNA携带的目的基因会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从而实现基因转移。这种方法具有高效、稳定、易于操作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植物转基因技术之一。

02

全球转基因大豆的应用现状

自1996年转基因大豆首次商业化种植以来,全球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持续增长。据全球咨询机构AgbioInvestor数据,2023年,全球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009亿公顷(约15.1亿亩),首次超过1亿公顷,占大豆总面积的72.4%。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印度5个国家转基因种植面积占到全球的91%。

美国是全球最大转基因种植国。2023年,美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7440万公顷(11.160亿亩),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36.1%,占该国耕地总面积40%以上。目前,美国已经批准了22种转基因作物产业化,据美国农业部国家农业统计局(NASS)公布的数据,玉米、大豆、棉花的转基因品种普及率分别为93%,95%和97%,油菜、甜菜的转基因品种普及率几乎达100%。

转基因大豆的主要性状包括耐除草剂(HT)和抗虫(Bt)性状。其中,耐除草剂性状最为普遍,2019年全球复合性状增长了6%,相当于8510万公顷,覆盖了全球45%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单一耐除草剂性状占比为43%;单一抗虫性状占比为12%。

03

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与监管

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点。多个国际机构,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对转基因食品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在正常消费情况下,转基因大豆油与传统大豆油在安全性上无显著差异。只要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估,转基因大豆油被认为是安全可食用的。

在中国,转基因大豆的监管政策正在发生变化。2023年10月,农业农村部公开征求对《农业农村部关于修改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的意见,首次对外正式发出信号,中国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将由“定性标识”转向“定量标识”。新的管理办法有望在今年出台。

中国长期重视转基因食品的标识问题。2001年,国务院颁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标识、生产、经营和进口等方面均有管理。在标识方面,中国目前采取的是定性按目录强制标识制度。2002年1月,原农业部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并分别于2004年7月和2017年12月进行了修订,由此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也明确规定,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应当按照规定显著标示。

04

未来展望

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转基因大豆的商业化前景广阔。根据标普全球大宗商品洞察的报告,2022年,全球转基因种子的销售额为245.10亿美元(按出厂水平计),同比增长12%;如果按固定汇率计,销售额则同比增长16%以上。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374.6亿美元。可见转基因作物性状的商业价值仍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然而,转基因大豆的商业化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仍存疑虑,需要通过科学普及和透明的监管政策来增强公众信心。此外,转基因作物的知识产权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的来说,转基因大豆作为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成果,其发展既充满机遇,也面临挑战。通过科学的监管和公众沟通,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在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潜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