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姜太公封齐到秦灭六国:周朝诸侯国兴亡史
从姜太公封齐到秦灭六国:周朝诸侯国兴亡史
周灭商后,如何牢固统治大片领土,成了武王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经过商议,周天子采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把同姓宗亲和功臣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这些诸侯国的建立与灭亡,见证了周朝封建制度的兴衰。
上图并非西周初期的诸侯国分布图,后来在东周时期,又有一部分诸侯获得分封,加入了周朝大家庭的序列。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不断的封地,周天子自己的地盘已经变成很小一块,诸侯们渐渐无视天子,展开了数百年的争霸与拼杀。
齐国
侯爵姜子牙的封地,疆域广大,国家富庶,一直是春秋战国时期最重要的大国之一。春秋时期齐桓公姜小白热爱开会,九合诸侯,小弟不敢不从。战国初期田氏取代姜氏,仍沿用国名。后期险些被燕国乐毅所灭,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得以复国。齐国末代君主齐王建是个憨憨,公元前221年,佛系的田建一直没有重视军备无法抵挡秦军,出城投降,国祚826年。
楚国
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最初楚国极为贫弱,身处南荒,地盘很小,祭祀先祖连太牢都凑不齐,还要去偷鄀国的小牛。熊绎在周天子岐阳会盟时被指派与东夷酋长一同帐外守燎,大受刺激,回家之后筚路蓝缕,疯狂发育。
楚武王熊通时期楚国疆域辽阔,武力大增,因不满子爵的地位,希望周天子能够给个面子提一级,伯爵也好听点啊。天子死脑筋,答曰:“楚子,汝蛮子也!今赐酢肉,已经给你脸了。”熊通大怒,自立为王。
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位列春秋五霸。晋楚百年相争,郑国夹在中间天天挨揍。楚威王时期楚国国力达到鼎盛,接着楚灵王、楚平王败家,柏举之战差点被孙武、伍子胥覆国。战国的楚怀王更败家,被骗之后举国之力发动蓝田战役,战败导致国运式微。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率众60万灭楚,国祚约810年。
燕国
西周宗亲、武王庶兄召公奭的封地,伯爵(可能一开始是侯爵)。这里插一嘴,关于诸侯爵位,一般大家都认为是公侯伯子蓝五级,但其实周朝的最高爵位就是侯爵,子爵和蓝爵是同级。诸侯死后,史家在记录的时候尊称某某公,事实上是没有公爵这个级别的。如果有公爵,开国第一功臣加国丈姜子牙不可能只是个侯爵。
周初三贤姜子牙、周公旦、召公奭,前两位都是如雷贯耳的人物,燕国就像召公奭的名气一样,时常被边缘化。史书几乎没记录燕国什么事,无非是乐毅攻齐和太子丹忽悠荆轲刺秦两件大事。前222年,嬴政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虏燕王喜,燕国灭亡。国祚825年。
不过,燕国作为北方屏障多次抵御戎、胡等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是我华夏文明的重要守卫者。
秦国
最初秦的始祖秦非子给周天子养马,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直到公元前770年,也就是东周元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才被正式封为诸侯。
春秋时期秦穆公渴望东进中原,无果,郁闷之余狂扁西戎各国,成为西方霸主。战国初秦国政治腐败,国君昏庸致使百年衰弱,被魏国按在地上摩擦,失去河西之地。后来秦孝公启用商鞅变法,迅速强大起来,又经六世贤君,个个文韬武略,夺回河西,兼并巴蜀。
前230年至前221年,嬴政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王朝——秦朝。前207年,面对农民起义的大潮,赵高逼杀秦二世,去秦帝号,立子婴为秦王。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后被项羽杀害,秦亡。国祚563年。
晋国
据说是周成王和弟弟唐叔虞都还小,在一起做游戏时,周成王拿起一片桐树叶开玩笑说:“我封你为诸侯。”本是一句戏言,但是史官认为天子不能随便开玩笑,于是唐叔虞得到分封,国号初为唐,后改为晋。这就是著名的“桐叶封弟”的典故,说明和谁一起玩很重要。
晋的初期发生内乱,曲沃代翼整整内讧了将近70年,后面是百年的晋楚争霸。在外流亡多年的公子重耳继位后,城濮之战大败楚国,一战而霸,晋文公名声大噪。晋悼公时国势鼎盛,军治万乘,独霸中原,达到晋国霸业的巅峰。
好景不长,晋国再次发生内斗。由于晋国不设公室,宗亲势力薄弱,导致卿大夫的强势。晋平公以后,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之间斗争激烈。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共灭智氏,晋国已被三家瓜分,史称三家分晋。
前376年,末任晋侯晋静公被废为庶民,晋国正式消亡。国祚657年。
由于篇幅问题,赵魏韩作为晋国的分支,以后慢慢再来介绍。诸侯国第二梯队为鲁国、郑国、宋国、吴国和越国,至于第三梯队蔡、莒、陈、卫、徐、戴之流,基本上都是打酱油的。
鲁国
是周公旦的封地,周公旦与召公奭一样,王朝初定,在武王身边担任国卿处理政务,无法分身前往自己的封地,都是交给儿子来管理。
鲁国的国力不强,尽管有时能与齐国相抗,然而大部分的时间段都是在解决自己内部的问题。先是发生了长幼之乱,然后是庆父之难,三桓兴起,九世争权,陪臣执国,就没消停过。
幸而鲁国在文化上给我们留下了浓墨重彩,史官作《春秋》,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对后人和中华文明造成深远影响。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前255年,鲁国为楚考烈王所灭,迁顷公于下邑,封鲁君于莒。六年后鲁顷公死于柯,鲁国绝祀。国祚789年。
郑国
开国国君姬友,周宣王的弟弟,在周幽王时看到王室日非,于是在虢国与郐国之间弄了个小地盘寻求避祸自保,后来发展成郑国。在春秋初期故事比较多,桓公寄孥,庄公克段于鄢,掘地见母,周郑交质,射王于肩等等,为了发育不择手段。郑庄公死后郑国开始走下坡路,晋楚争霸夹在中间只能当墙头草,实在不行就肉袒牵羊。
子产当政时铸刑于鼎,郑国国力提升,但终究因为祖宗选的这块地太好,兵家必争,安稳不了几年。前375年,韩灭郑。国祚432年。
宋国
商代遗民的封地,武王克商之后,决定灭国不绝嗣,划给商人一块地盘。本来是封给纣王儿子武庚,这家伙不老实要造反,还带着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一起干,史称三监之乱。周公平定叛乱后,封微子启于宋。
作为亡国子民,西周的时候只能老实本分,东周后慢慢嘚瑟起来,宋襄公也想霸一霸,结果泓水之战成了笑话。
战国时期,宋康王实行改革,宋国强盛。东伐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取二城;灭掉滕国,取其地。号称“五千乘之劲宋”。但是四面树敌而且都是强敌就有些玩大了,把齐、楚、魏三位大佬气得牙龈出血。
公元前286年,宋国内乱,齐、楚、魏趁机联手灭掉宋国,瓜分宋国领土。国祚829年。
吴国
据说是季历的两个哥哥太伯、仲雍前往南方建立的古国,季历是周文王的父亲,吴国也属于周王室宗亲。
公元前584年,晋国派遣申公巫臣出使吴国,教给吴国用兵之术和车战之法,大力扶植吴国,目的是给楚国的侧翼捅一刀。果然,春秋后期的柏举之战,伍子胥为了报仇差点灭掉楚国,楚王被迫迁都。
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初败,勾践为吴王奴,后卧薪尝胆,誓雪前耻。前473年越灭吴。国祚约650-700年。
越国
《史记》记载其始祖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是大禹的直系后裔中的一支。晋国扶植吴国,楚国难受,就扶植越国来牵制吴国。
吴越争霸,越王勾践最终成为赢家,诸侯来贺,自称霸王。勾践是春秋最后一霸。
勾践之后,越国严重内乱,为了王位不断发生弑君弑父事件,导致霸业不再。越王无疆继位,意图北上讨伐中原,架不住齐使忽悠,转头伐楚。公元前333年,无疆兵败被楚威王杀死。由于越王无疆死前没有指定继承人,诸子逃向南方,均以越王自立,开枝散叶,形成南方百越。
公元前222年,秦在闽中设郡,诸越自去王号,为郡长,越国亡。国祚1810年,是历史最长的诸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