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朱棣到英宗:也先如何成为明朝的心腹大患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45:3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朱棣到英宗:也先如何成为明朝的心腹大患

近日,历史剧《大明风华》正在热播,虽然只有短短几十集,却通过一个女人演绎了明朝五帝六朝之旧事。这个女人叫孙若薇,虽说这个名字乃是杜撰,可是放在真实历史之中,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也确实是孙氏。不过,我要说的却不是这位孙皇后,而是一个瓦剌小将。剧中明成祖朱棣率军亲征鞑靼的时候,收到了瓦剌来书说瓦剌首领马哈木的孙子也先要来觐见朱棣,朱棣一听顿时起了疑惑,同时也起了兴趣,他一来是想看看瓦剌人到底打的是什么算盘,二来也是听说也先是草原上的名将,所以也想见一见这个也先,于是便同意了召见也先。也先想来摸摸明朝的底,朱棣又何曾不想摸摸瓦剌的底呢?这个也先,便是我所说要说的瓦剌小将。朱棣同意见也先,可是又不想让也先看到已经英雄迟暮的自己,所以让朱瞻基假扮皇帝去见也先,自己则扮成一个老兵在一旁暗中观察也先。也先觐见“皇帝”朱瞻基的过程中一直表现得很恭敬,做足了低明朝人一等的姿态,也表现出来一副瓦剌誓死效忠于明朝的模样。所以,明朝这边的将领对也先颇为轻视,时不时发出几声嘲笑声,尤其是在听到也先自请为征讨鞑靼的先锋并说瓦剌“上上下下能战之士四千有余”的时候,更是毫无顾忌地笑了起来,也先则始终不为所动。在明朝人眼里,也先太无知,太井底之蛙,太憨傻。不论是久经沙场的朱高煦、朱高燧等人也好,是扮成皇帝的朱瞻基也罢,无不认为也先的恭敬是因为瓦剌势弱,只有朱棣想着让人在也先退下之后去试探试探也先对朱瞻基这个“皇帝”的印象。不久,去试探也先的那个将领回来禀报时只觉得也先有趣,只觉得也先被明朝的强盛给震慑到了,可是,当朱棣听到也先说了一句话之后,却瞬间吃了一惊,忍不住说了一句:“这还了得!”也先到底说了什么竟然让朱棣如此惊讶呢?原来,也先说的是:“大明朝皇上果然英武有为,不过,旁边挎刀的那位老兵才是真英雄呢!”听到这句话,朱棣便知道也先已经识破了他的身份,可是却一直隐忍不发,也一点不慌乱,一直等到离开了明军军营却道出真相,这份隐忍、眼力和魄力绝非常人所能有,可见也先所表现出来的“憨傻”是故意而为,故意让明朝轻视于他。当明朝所有人以为自己在耍猴的时候,实际上却是他们在被也先当成猴耍。朱棣知道一旦这样一个精明而有魄力的也先回到瓦剌的话,将来瓦剌必成明朝之后患,于是赶紧派人去追也先,只可惜朱瞻基虽然追上并射中了也先一箭,却仍然没能留下也先。朱棣为何拼着和瓦剌开战也要让人去留下也先呢?这便得说到几十年后让明朝开始走向衰败的一场变故了——“这还了得”背后的历史真相。朱棣死后,由朱高炽即位当皇帝,是为明仁宗。朱高炽当了十个月的皇帝之后便驾崩了,随后由朱瞻基当了皇帝,对于仁、宣两朝的成绩,历史上称之为“仁宣之治”。朱瞻基也是英年早逝,只当了10年的皇帝,便一命呜呼去了,他死了之后则由皇太子朱祁镇即位当皇帝,是为明英宗。历史上也先或许没有见过朱棣,但是却见过朱棣的曾孙,也就是明英宗朱祁镇,并且“感情”还不浅。明英宗正统四年,也先的父亲脱欢一死,也先成为了瓦剌部的首领,野心也随之膨胀了起来,不再甘于当明朝的小弟,有心想要背叛明朝,这也正是剧中朱棣直呼“这还了得”的原因,因为也先正在一步步成长起来并且成为明朝的威胁。当然,也先从成为瓦剌部的首领到进攻明朝也花了十年的时间,在这十年时间里,他一边借助明朝来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一边则又不断地试探和触碰明朝的底线,最终于正统十四年引发了“土木堡之变”。明朝之衰败,正是始于土木堡之变。也先花了十年的时间去试探和触碰明朝的底线,明英宗朱祁镇也用了十年的时间从一个少年天子成长为了一个成年皇帝,只可惜朱祁镇能力终究过于平庸,他终究当不了开拓之主。对于自己没能力当一个开拓之主,朱祁镇并不自知,他从小听着太爷爷南征北战的英雄故事长大,所以对朱棣亲征北元之雄姿颇为向往。恰好当时也先不断地在挑衅明朝,一会儿伸手向明朝要钱,一会儿又伸手向明朝要粮,年轻气盛的朱祁镇哪受得了这气?这时候太监王振在朱祁镇耳边吹一吹风,皇上您英姿勃发,只要您能亲征,我朝雄师一至,那也先老儿还不得吓得乖乖来向您俯首称臣?朱祁镇被王振给说得一愣一愣的,却觉得很有道理。我大明熊熊百万之师,还收拾不了区区一个瓦剌?当年成祖英雄迟暮尚且能够御驾亲征,朕年少有为,为什么不能御驾亲征?也先步步紧逼,我大明岂能示弱于他?必须得让他为自己的无礼和傲慢付出应有的代价!于是,朱祁镇不顾群臣和孙太后的劝阻,定下了亲征之计,点好了兵将之后便浩浩荡荡地出发征讨也先去了。只不过,朱祁镇一路上却颇为悠哉游哉,彷佛只要自己一去变能轻而易举地收拾也先一般,丝毫没有打仗的紧迫感,反倒如同旅游观光一般。也正因为朱祁镇的这个态度,让本便因为战事失利而士气低下的明军军心更加涣散,终于酿成了土木堡之祸,朱祁镇也因此被也先俘虏。也先俘虏了明英宗朱祁镇之后,对朱祁镇的处理方式更显他的足智多谋,虽然于谦站出来迅速稳定了英宗被俘导致的明朝混乱局面,可是他却用一记阳谋轻松打破了于谦努力创造出来的局面。也先之所以俘虏明英宗为了什么?说到底是想从明朝这边讹诈一点好处,明朝想让也先放了英宗,总得交点“赎金”吧?只是明英宗作为一个皇帝,明朝想要赎回他的话,所需付出的代价也是可想而知的。明朝这边呢,也因为明英宗的被俘而陷入了群龙无首的混乱之中,国不可一日无君,对英宗不论是赎是弃,也总得有一个人站出来主持局面。孙太后先是立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以固国本,然后再任命郕王朱祁钰为监国,由朱祁钰来主持局面。当时明朝朝堂之上出现了至少三种声音,一种是不惜代价地赎回英宗,一种是直接放弃英宗,呼声最高的一种则是南迁!只要一个弄不好,明朝便会成为历史上的第二个“南宋”,乃至于提前瓦解而是天下再度陷入混乱之中,北元趁机再度南下中原也未可知。值此之时,已经51岁的于谦于老爷子站了出来,吼了一句“谁说南迁砍了谁”,从而遏止了南迁的声音,然后又调集京畿周边的军队拱卫京师之安全,初步控制住了局面之后,于老爷子再出一计——放弃明英宗,让郕王朱祁钰即位当皇帝!说服朱祁钰接手这个计策不难,关键的是得说服孙太后也同意此计。于谦为什么不直接立皇太子朱见深为帝呢?只怪当时朱见深太小,让他当皇帝会出现主少国疑的现象,如此一来很可能会产生三种情况:第一种,孙太后临朝称制,或将成为汉之吕雉、唐之则天。第二种,倘若朱祁钰继续监国,等到朱见深长大之后,朱祁钰是否愿意归政?清朝的摄政王多尔衮便是因为不愿归政才有后来的下场。第三种,孙太后不训政、朱祁钰不监国,由朝中重臣辅佐朱见深,会不会出现权臣压制皇帝?如同万历年间之张居正?这样孙太后不会放心。所以,当时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