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雨姐,哭了,知道错哪了么?
东北雨姐,哭了,知道错哪了么?
东北雨姐,这位以"彪悍"形象走红的网红主播,在一个月内连续遭遇两次"翻车"事件,从质疑盘锦稻田蟹摆拍造假,到带货红薯粉条涉嫌虚假宣传,再到被曝出殴打打假博主。这些事件不仅导致她三天内掉粉近68万,也暴露出了直播带货行业中普遍存在的品控问题。本文将深入分析东北雨姐"翻车"事件的始末,探讨网红团队在选品和品控方面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从"彪悍"到"翻车":东北雨姐的陨落
2023年下半年,一个叫"东北雨姐"的博主迅速出圈。她凭借雷厉风行、甚至"彪悍"的形象,以及扛半扇猪、垒猪圈等标志性行为,在短视频平台开辟出一条新赛道,收获了大批粉丝。然而,快速的膨胀,也带来了快速的翻车。
9月23日,一位名叫"大娃"的打假博主公开怒怼东北雨姐直播间中售卖的红薯粉条涉嫌虚假宣传。有视频显示"东北雨姐"带货时展示的红薯粉条配料表注明:红薯淀粉、饮用水、食用明矾。针对这一质疑,涉事朝阳县六河粉条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回应称,其产品确实含有三分之一的木薯粉,但强调主要是为了调整指标掺入木薯粉。负责人表示,粉条制作中红薯是不可或缺的原料,占比三分之二,而木薯作为辅助材料被少量添加。
这已经是本月内"东北雨姐"第二次"翻车"。9月4日,她发布的一条盘锦螃蟹丰收的视频就曾引发争议。受负面舆情影响,截至27日14时,"东北雨姐"粉丝量三天内掉粉接近68万。不少分析都指出,危机事件发生后"东北雨姐"方面迟迟不正面回应,其处置方式无论从法制社会层面还是企业管理层面,都是欠妥的,其团队不具备完备的危机处置机制。
品控难题:直播带货的阿喀琉斯之踵
小杨哥团队、董宇辉团队、东方甄选、罗永浩……几乎所有头部带货主播都曾因品控问题翻车。直播间的选品涉及食品、美妆护肤、服饰、电子类产品等多个品类,每一品类的供应链都颇为复杂,非经营多年不可全面了解,若投入检测则会带来高昂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于网红和其背后团队而言,品控的难度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在愈演愈烈的信任危机之下,网红带货主播们应当在哪些方面加大投入以维护和保持口碑?对此,《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石晗旭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
直播带货的未来:从"全网最低价"到"质价比"
哭,并不能解决问题。这一难题在知名品牌方逐步将阵地转向自播后变得更加突出了。带货主播们不得不从贴牌或白牌商品中选品,最终导致了这种"翻车"的集中爆发。同时,直播电商这一新兴模式牵涉到的主播、品牌方、物流公司等多方环节,也给相应的监管带来了难度与挑战。
各种网红的翻车也说明,过去由于大品牌的青睐而压制的选品问题,如今由于大品牌开始自播而不得不在贴牌或无牌产品中选择,最终加入了这种翻车的集中爆发。直播带货行业,也正在从全网最低价这个伪性价比打法,走向好货不贵或不太贵的质价比市场。
同时,网红团队由于自身对于所带货产品缺少专业认知和鉴别资质,仅仅靠几张证书就轻易带货,很容易发生品控风险。本身,传统商超都难免出现品控问题,但通过细分市场和专业把控,能将翻车概率降低到一定程度。但网红团队由于野蛮生长、快速膨胀,这方面的构架根本没有跟上,以至于难以调和。
目前,即使是东方甄选这样脱胎于传统企业的MCN也难免在选品和品控上翻车,只是频率低一些,也说明了专业团队的必要性。
网红如何避免"翻车"?
网红想要不翻车,首先就要在快速膨胀的影响力和收入之下,不能迷失自我。纯粹的网红,要么深耕自己真正有专业认知的垂直领域,要么依托大平台的选品去规避一些风险。此外,现代企业团队的建设也成为活下去的必然。
别看现代企业这个概念大,但也可以很小。对于网红而言,再不济至少也要有一个完整的团队,哪怕是小而美的直播MCN,也要有如营销、公关,还有对所涉产品有较强认知深度的专业选品团队。三只羊也好、东北雨姐也罢,就是快速膨胀起来,以至于各种"落后"。完整团队或许有,但可能大多还没发育起来,和其体量不成正比。
说难听点,花钱确实能拼凑出一个都是专业人士的职业经理人团队。但对专业的建议意见的认可程度和执行力度,则要高管自己有现代企业思维。最主要的还是消费者至上的前置思维,而不是膨胀后的店大欺客。换言之,类似事件发生时,老牌企业会选择快速发声、主动售后,而不是全程保持沉默。这就是现代企业思维缺失的一个表现。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