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老而不死是为贼”:一个被误解的孔子玩笑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08:3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老而不死是为贼”:一个被误解的孔子玩笑

“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出自《论语》的话,常被人们理解为对长寿者的贬低。但这种解读是否准确?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孔子的原意。

这句话的原文出自《论语·宪问》:“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以杖叩其胫。”

这段话描述了孔子对他的老友原壤的评价。原壤在孔子面前劈开双腿坐着,显得不够恭敬。孔子批评他少年时不懂得谦让友爱,长大后无所作为,现在老了还不死,便成了“贼”。说完,孔子还用手杖轻轻敲打了原壤的小腿。

在《论语》中,这段对话颇为特别:

  1. 原壤能容忍孔子这样的批评,说明他们关系非同一般。如果不是老友,这样的批评很可能引发冲突。
  2. 原壤的“罪状”主要是缺乏谦让、无所作为,并没有涉及严重的恶行。
  3. 孔子的批评中带有玩笑和戏谑的成分,体现了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实际上,孔子说的“老而不死是为贼”并非真正的斥责,而是老友间的互相打趣。作家冰心就曾刻有一枚“是为贼”的闲章,以幽默的方式表达对长寿的乐观态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老而不死”并非坏事。相反,长寿一直是中国人的美好追求。从孙悟空求长生不老,到各路妖精想吃唐僧肉以求长生,长寿观念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可以通过建功立业封神,或通过修炼得道成仙。自然与超自然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唐代《玄怪录》中杜子春的故事,以及《红楼梦》中跛脚道人的“好了歌”,都体现了这种文化观念。

从这个角度来看,原壤之所以能“老而不死”,或许正说明他也有自己的“道行”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