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这些饰品暗藏“毒药”,长期佩戴或致癌
当心!这些饰品暗藏“毒药”,长期佩戴或致癌
“能量石”辐射超标1050倍,佩戴一天相当于做117次X光!近日,大连周水子机场的一对母女因携带的“能量石”触发核辐射报警而被叫停。经检测,这所谓的能量石核辐射值高达112.4µSv/hr,长期佩戴会显著增加患癌风险。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了饰品安全的警钟。
重金属:隐形的健康杀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并未意识到,一些看似普通的饰品可能暗藏危机。铅、镉、汞、砷等重金属,这些看似遥远的名词,其实就隐藏在我们的饰品中,时刻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铅是一种慢性累积毒物,长期、低剂量接触可能对人体造成损伤,包括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肾脏等,尤其是发育中的大脑。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受到铅的神经毒性影响,即使是低水平的铅暴露也会对儿童的生长和神经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无机铅化合物归类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物(2A组)。根据2019年的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数据显示,铅暴露导致全球90万人死亡和2170万元的健康生命损失;铅长期暴露占全球特发性发育智力障碍的负担的62.5%,占全球高血压性心脏病负担的8.2%,占全球缺血性心脏病负担的7.2%,占全球中风负担的5.65%。
元素砷的毒性较低,而砷的化合物均有剧毒,如在人体内蓄积,可引起砷中毒,轻者表现为皮肤干燥、角质化严重等皮肤损害,重者表现为肾脏、肝脏、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功能的受损。
重金属元素镉(cadmium,Cd)不仅生物蓄积性强,过量摄入时可对肝脏、肾脏、肺等多个组织、器官造成急性或慢性损伤。低剂量的镉体外试验结果表明,镉暴露可导致肠道菌群构成的改变,增加肠道细菌感染、炎症性肠病、结肠癌的患病风险。
汞可以在生物体内积累,很容易被皮肤以及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汞会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对口腔、黏膜和牙齿有不良影响。长时间暴露在高汞环境中可以导致脑损伤和死亡。
饰品安全标准:为健康保驾护航
面对饰品中的隐形杀手,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出台相关标准,为消费者筑起安全防线。
美国新儿童饰品安全标准规范ASTM F2923-20,针对12岁或以下儿童的儿童珠宝,规定了化学和机械危害的要求和测试方法,包括重金属、小磁铁危害和勒死危害等。此外,加州65法案对成人和儿童饰品中的铅、镉、邻苯二甲酸盐等有害物质也做出了严格限制。
我国也在积极完善饰品安全标准。GB 28480-20XX《首饰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已发布,将代替GB 28480-2012,更新了首饰的安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特别增加了儿童首饰中的小零件、锐利边缘、锐利尖端、断裂性能、危险磁体和磁性部件、含电池首饰、液体填充首饰及舌饰的机械物理性能要求。
如何选购安全饰品
面对饰品安全问题,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选购建议: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饰品时,务必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避免贪图便宜购买来源不明的产品。
关注材质标识:正规产品会标注内含元素含量,如铅、汞、砷等元素最大量应低于1000mg/kg,K金饰品的镍含量应低于5%。
留存购物凭证:购买后要留存票据,如质保单、销售单据以及检验证书等,以便在出现问题时维护自身权益。
特殊人群需谨慎:儿童和孕妇应尽量避免佩戴饰品,特别是含有铅、镉等有害物质的饰品。
注意佩戴反应:如果佩戴后出现皮肤过敏、发炎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就医。
了解产品标准:选购时可询问产品是否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如GB 28480-20XX等。
饰品虽能点缀我们的生活,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选购开始,为自己和家人打造一个安全、健康的佩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