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非农数据引发美股下跌,四大经济指标影响股市解析
9月非农数据引发美股下跌,四大经济指标影响股市解析
宏观经济指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重要参数,它们不仅影响着经济政策的制定,也深刻影响着金融市场尤其是股市的波动性。理解这些指标与市场波动性的关系,对于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
利率:股市估值的“双刃剑”
利率是宏观经济指标中对股市影响最为直接的指标之一。当央行上调利率时,企业的融资成本上升,这可能导致企业盈利下降,进而引发股市下跌。反之,降息则可能刺激股市上涨。
从数学角度分析,较高的利率会降低未来利润的现值,从而降低公司的估值。在贴现现金流模型中,每个预期未来利润都被除以(1 + 贴现率)的未来年数。贴现率本身就是一个估算值,其中包含机会成本(即政府债券的收益)和投资的独特风险。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约翰-科克伦(John Cochrane)的研究表明,贴现率预期的变化可能比未来现金流的变化更能导致股价差异。
此外,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的Chris Cotton发现,五年期国债利率每上升1个基点,股票价格就会下跌约3.5个基点。这意味着,如果五年期利率从4%上升到5%,股票价格将下跌3.5%。然而,贝莱德的研究却发现,自1995年以来,标准普尔500指数在加息50个基点后的三个月内上涨了3.2%。这一发现似乎与传统理论相悖,但进一步说明了利率与股市之间关系的复杂性。
通胀率:经济健康的“晴雨表”
通胀率反映了居民日常购买的一篮子消费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是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适度的通胀表明经济活动旺盛,但过高的通胀会侵蚀企业利润和消费者购买力,引发经济衰退。
2024年9月6日,美国发布了8月非农就业数据,显示新增就业14.2万,不及预期。尽管8月非农失业率符合预期小幅降至4.2%,但市场参与者更多聚焦在数据不好的一面。例如,反映“就业不足率”的U6失业率升至7.9%创2021年10月来最高;8月就业增长支柱教育和医疗保健业的增幅创2022年以来最小;25至54岁黄金年龄劳动者的就业参与率自3月份以来首次下降;过去三个月私营部门就业平均增加9.6万人,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首次跌破10万等。
这些数据引发了市场对经济放缓的担忧,导致投资者抛售风险资产并买入避险美债。标普500指数大盘跌近百点或跌1.8%,蓝筹股汇聚的道指跌超430点或跌1%,科技股居多的纳指也跌450点或跌2.6%。这表明,市场对经济数据的敏感度正在增加,经济数据中的任何微小变化都会被放大成为对衰退的担忧。
GDP增长率:经济活力的“风向标”
GDP增长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指标,通常被视为经济健康和增长的直接指标。GDP的增长通常意味着企业盈利增长,股市表现良好。但过快的增长也可能引发通胀压力,导致政策紧缩,从而增加市场波动。
例如,2024年7月,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第二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率初值为2.4%,高于预期的1.8%。这一数据公布后,市场对美联储在9月降息的预期有所减弱,导致美股三大指数全线收跌。这说明,GDP数据不仅通过反映经济整体表现影响股市,还通过影响市场预期和政策预期,进一步作用于股市波动。
失业率:劳动力市场的“温度计”
失业率显示了劳动力市场中没有工作但积极寻找工作的人数占总劳动力的比例,是衡量经济健康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失业率下降表明经济向好,企业盈利前景乐观,通常对股市有利。但过低的失业率可能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挤压企业利润。
2024年9月6日,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非农新增就业14.2万,不及预期,前两个月数据合计下修8.6万。尽管8月非农失业率小幅降至4.2%,但市场更关注数据中的负面信息,如U6失业率升至7.9%创2021年10月来最高,25至54岁黄金年龄劳动者的就业参与率自3月份以来首次下降等。这些数据引发了市场对经济放缓的担忧,导致美股大幅下跌。
美国劳工部前任首席经济学家Betsey Stevenson指出,目前美国的非农就业增长实际上只来自于三个领域:休闲和酒店业、医疗和教育服务业以及政府。这表明经济正在放缓。施罗德首席投资官Johanna Kyrklund也表示,六个月前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为零,但现在的风险是,低收入家庭的疲软开始影响整个经济领域。
宏观经济指标对市场波动性的影响是复杂且多维度的。利率、通胀率、GDP增长率和失业率等指标,不仅通过直接影响企业盈利和市场预期作用于股市,还通过相互之间的关联,形成复杂的传导机制。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这些指标的变化,理解其背后的经济逻辑,才能在市场波动中把握投资机会,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