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毛泽东眼中的三国奇才:司马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毛泽东眼中的三国奇才:司马懿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45802575_121165130
2.
https://m.douban.com/book/subject/36055298/
3.
https://m.163.com/news/article/JLL3CLGB05258K7A.html?clickfrom=subscribe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QOAPAGQ0541A30T.html
5.
https://www.gjrwls.com/people/20240419/965986887820902400.html
6.
https://news.qq.com/rain/a/20240717A031J500
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109/15/80296226_1144147579.shtml
8.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01/08/65719465_1140849649.shtml
9.
http://cll.newdu.com/m/view.php?aid=45512

“司马懿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历来说他坏,我看几手比曹操高明。”这是毛泽东在阅读《资治通鉴》时对司马懿的评价。作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司马懿的一生充满了波澜壮阔的政治斗争与军事博弈。他凭借卓越的智谋和政治手腕,在乱世中崭露头角,最终实现了魏晋政权的更迭。

01

出身世族,多谋善变

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他出生于官宦世家,父亲司马防曾任洛阳令、京兆尹,育有八子,当时号称“八达”。司马懿排行老二,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司马懿博学洽闻,雄才大略。他善于权变,多次通过装病等方式避免卷入政治漩涡。例如,在曹操时期,司马懿曾两次拒绝曹操的征召,第一次是在曹操刚刚平定北方时,司马懿以风痹症为由装病,卧床不起;第二次是在曹操成为一世枭雄后,司马懿才决定出仕。这种审时度势的能力,展现了他卓越的政治智慧。

02

辅佐三朝,功勋卓著

司马懿的一生辅佐了曹氏三代,为曹魏政权的稳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曹丕时期,他担任尚书右仆射等要职,为曹魏政权的稳固提供了重要支持。曹叡即位后,他继续受到重用,成功抵御了诸葛亮的北伐,并在辽东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

在军事上,司马懿展现了非凡的指挥才能。面对诸葛亮的北伐,他采取了避战策略,成功拖垮蜀军。在经济上,他推行屯田政策,开挖矿山,筑工冶铁,大大提升了魏国的粮食自给率和国力。这些措施不仅巩固了魏国的统治,也为日后华夏一统奠定了基础。

03

高平陵之变,掌控魏国

司马懿最令人称道的是他在高平陵之变中的表现。在曹爽专权时期,司马懿被迫称病归乡。然而,他并未就此放弃,而是耐心等待时机。当曹爽外出游玩时,司马懿果断发动政变,一举铲除曹爽集团,从此掌控了魏国的军政大权。这一行动展现了他非凡的忍耐力和决断力。

毛泽东之所以认为司马懿超越了曹操和诸葛亮,主要是因为司马懿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色:

  1. 战略眼光:司马懿能够准确判断形势,选择合适的时机出仕和隐退。他不像曹操那样急于求成,也不像诸葛亮那样执着于北伐,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

  2. 政治智慧:司马懿深谙权力斗争的法则,懂得在关键时刻韬光养晦,等待时机。这种实用主义的政治智慧,使他在乱世中得以生存并最终掌权。

  3. 忍辱负重:司马懿在面对曹爽的打压时,能够隐忍不发,耐心等待时机。这种坚韧的精神,是他最终成功的关键。

《资治通鉴》中对司马懿的记载,进一步印证了毛泽东的评价。司马光在书中详细描述了司马懿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尽管《资治通鉴》的叙事带有封建王朝的立场,但司马懿的智谋和政治手腕仍然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司马懿的一生充满了争议,有人认为他阴险狡诈,有人认为他功高盖主。然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司马懿无疑是三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不仅为曹魏政权的稳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更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对司马懿的高度评价,充分体现了这位历史人物的非凡智慧和深远影响。

司马懿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充满不确定的时代,如何通过审时度势、韬光养晦和抓住机遇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他的智慧不仅体现在军事和政治上,更体现在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的精准把握。这种智慧,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