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最新预测:中国楼市或将迎来“至暗时刻”
高盛最新预测:中国楼市或将迎来“至暗时刻”
近日,国际知名投行高盛发布了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最新研判,引发广泛关注。高盛的报告指出,中国房地产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孕育着新的机遇。这份报告不仅揭示了当前市场的严峻形势,还为未来的走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高盛的最新预测:楼市或将迎来“至暗时刻”
高盛的报告指出,中国房地产市场正面临巨大的库存和债务压力。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未售出的房地产库存(如果全部建成)市值高达93万亿元,这一数字令人震惊。要知道,2023年中国GDP总量才126万亿元,这意味着房地产库存市值占GDP的73.8%。此外,房地产总债务规模更是高达59万亿元,占GDP的46.8%。
面对如此庞大的库存和债务压力,高盛预测中国房价将进一步下跌。报告指出,从现在到2025年底,中国房价有可能再下跌20%到25%。这一预测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市场现状:库存高企,债务沉重
高盛的预测并非空穴来风。根据2023年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数据显示,全国有近6亿栋城乡房屋建筑,这意味着每两到三人便拥有一栋房子。即使考虑到一栋房子可能包括多套住宅,这样的存量依然惊人。
从城市分布来看,一线、二线、三四线城市的套户比分别为1.01、1.09、1.12,显示出住房供给远远超过家庭需求。尤其是在一些非都市圈城市,空置房屋屡见不鲜,成为城市发展的沉重负担。
政府出手:8万亿元救市计划能否力挽狂澜?
面对房地产市场的严峻形势,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近期,中国发行1万亿元特别国债,多个二线城市取消实施多年的限购政策,甚至北京也放松了部分限制。杭州临安区更是宣布政府直接购买存量房。这些措施显示了政府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决心。
高盛预测,2025年底房价能够企稳,是建立在政府额外提供至少8万亿元的额外财政支持的假设。这些资金主要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加速行业供需平衡和开发商流动性的改善。
未来展望:楼市将何去何从?
高盛的报告描绘了一个相对悲观的短期前景,但同时也看到了一些积极因素。报告预测,2027年新房市场销售额将稳定在8万亿元水平,约为行业峰值的40%。同时,2027年房地产新开工率将稳定在峰值的20%,为2028-2029年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最终稳定奠定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高盛的预测与其他机构的观点存在差异。标普全球相对乐观,认为2025年下半年楼市将迎转机。摩根士丹利则持悲观态度,预计2025年房价将下跌9%。任泽平团队则认为楼市将在2026年左右见底回暖。
风险与机遇并存
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房产投资面临多重风险,包括租赁风险、流动性风险、维护成本、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与合规风险。例如,租赁市场波动可能导致租金收益低于预期,而房产的非流动性特点使得在市场下行时难以快速变现。
然而,市场调整也孕育着新的机遇。对于有实力的投资者而言,当前的市场环境可能是一个抄底的好时机。对于普通购房者而言,房价的调整也可能带来购房成本的降低。
结语
中国房地产市场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高盛的预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视角,但市场的最终走势仍充满不确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的政策选择、市场的自我调节以及投资者的理性决策都将发挥重要作用。无论市场如何变化,保持理性和谨慎始终是投资者的明智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