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减分政策全国实施,线上学习考试最高减免6分
学法减分政策全国实施,线上学习考试最高减免6分
近日,驾驶证消分新规正式实施,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学法减分”政策的全面推广。这一政策不仅为驾驶人提供了减少交通违法记分的新途径,还通过严格的监管措施,有效打击了替人消分等违规行为。那么,新规具体有哪些内容?如何通过学习减免记分?哪些情况下不能申请学法减分?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
什么是“学法减分”?
“学法减分”是公安部交管局推出的一项便民利民措施,旨在通过鼓励驾驶人主动学习交通安全知识,提高交通安全意识,从而减少交通违法行为。具体来说,驾驶人可以通过参加交通安全教育学习和考试,来减免部分交通违法记分。
如何参与“学法减分”?
参与“学法减分”非常便捷,驾驶人只需通过“交管12123”APP即可完成整个流程。具体步骤如下:
登录并实人认证:打开“交管12123”APP,登录后点击“学习教育业务”-“学法减分”,进行实人认证。
网上学习:选择“网上学习”,需在3日内累计学满30分钟,每次学习时间不少于5分钟。学习内容包括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文明驾驶知识等。
申请考试:完成学习后,可在7个工作日内申请参加考试。
参加考试:考试时间为20分钟,系统将随机从题库中抽取20题,题型为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每题答题时间最长60秒,答对18题及以上为合格。
补考机会:考试不合格的,可以在24小时内补考两次,逾期或补考不合格的需重新申请学习。
“学法减分”能减免多少分?
考试合格一次可减免1分,一个记分周期内最高可减免6分。需要注意的是,这6分是独立于驾驶证原有12分之外的额外分数,但不能用于预存或抵扣未来的交通违法记分。
哪些情况不能申请“学法减分”?
并非所有驾驶人都能申请“学法减分”,以下情况将不予受理:
在本记分周期内或上一个记分周期内,有二次以上参加满分教育记录的。
在最近三个记分周期内,因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或者饮酒后驾驶机动车,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号牌、行驶证、驾驶证、校车标牌,或者使用其他机动车号牌、行驶证,或者买分卖分受到过处罚的。
机动车驾驶证在实习期内,或者机动车驾驶证逾期未审验,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扣留、暂扣期间的。
机动车驾驶人名下有安全技术检验超过有效期或者未按规定办理注销登记的机动车的。
在最近三个记分周期内,机动车驾驶人参加接受交通安全教育扣减交通违法行为记分或者机动车驾驶人满分教育、审验教育时,有弄虚作假、冒名顶替记录的。
机动车驾驶人在当前记分周期内已被扣减满6分的。
替人消分将面临哪些处罚?
新规对替人消分的行为进行了严格限制和处罚:
以牟利为目的,代替实际驾驶人接受交通违法处罚记分的,处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1000-2000元罚款。
再次违规的,以及组织、介绍他人代扣分的,将被处以2000-5000元罚款,同时吊销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考取。
一个记分周期内,一本驾驶证最多只能为三辆车消分,一辆车最多接受三个驾驶证消分。超过限制的,将被暂停消分业务,并接受重点监管。
“学法减分”有哪些注意事项?
学习和考试过程中,系统会进行人脸识别,确保是本人参与。
学习和考试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否则成绩无效。
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不得接打电话,否则会影响学习、考试结果。
“学法减分”只针对本市核发的机动车驾驶证,驾驶证状态必须为正常。
在处理完交通违法、已有记分但未被计满12分的情况下,方可申请参加“学法减分”。
“学法减分”适用于哪些驾驶证类型?
“学法减分”政策对所有类型的驾驶证都适用,无论是C、D类驾驶证,还是A、B类驾驶证,都可以通过学习减免记分。
如何确保“学法减分”的公平性?
为了防止弄虚作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通过以下措施加强监督管理:
人脸识别技术: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系统会不定时进行人脸识别,确保是本人参与。
严格审核:对学习和考试过程中的异常行为进行严格审核,一旦发现弄虚作假、冒名顶替等行为,本次学法减分将被视为无效。
失信惩戒:存在弄虚作假、冒名顶替情形的,3个记分周期内公安交管部门不再受理其学法减分申请,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学法减分”政策的实施时间?
“学法减分”政策自2022年4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符合条件的驾驶人可随时通过“交管12123”APP参与学习和考试。
“学法减分”政策的意义?
“学法减分”政策的实施,不仅是对驾驶人的一种激励机制,更是推动全民交通安全意识提升的重要举措。它鼓励驾驶人主动学习交通安全知识,通过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减少交通违法行为,从而营造更加安全、文明的道路交通环境。
遵守交规,安全驾驶
虽然“学法减分”提供了减少记分的机会,但遵守交通规则和安全驾驶始终是每个驾驶人的首要责任。我们应当时刻保持警醒,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文明驾驶,共同维护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道路安全、畅通、有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