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相府:陈廷敬的传奇人生
皇城相府:陈廷敬的传奇人生
在太行山南麓与河南交界处的晋城,矗立着数十座明清时期的古堡,被称作中国式城堡。这些古堡建筑以砖木土石构筑,甚至用到了炼铁后废弃的坩埚,真正做到了铜墙铁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皇城相府,这座官宅的主人是清代名相陈廷敬,他曾官至工部、户部、刑部、吏部尚书及文渊阁大学士等职,声望极高。康熙皇帝曾两次下榻于此,因此这座城堡被冠以“皇城”之名。
皇城相府是一座集军事防御设施和官宅民居于一体的城堡式建筑群落,由内城和外城两部分组成,总体布局以“神龟”祥瑞之象组合建造,寓有“千秋永固”之意。其主建筑河山楼雄伟险峻,四周城墙颇有小长城的感觉,墙头遍设垛口,藏兵洞层层叠叠,各种暗道迂回曲折,仿佛随时可以迎接战火纷飞。然而,城墙之内却是一番安安稳稳的景象,每一座院落的结构、门楣楹联、木刻石雕,都显示出耕读传家、读书继世的宗旨。陈家一门九个进士,六个翰林,“五世承恩”,堪称世代耀眼。
陈廷敬,这位在清朝政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其故居不仅见证了他个人的荣耀,更是明清时期官宦文化的缩影。陈廷敬出生于明崇祯十二年(1638年),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及第,为了与同馆的顺天通州陈敬区分,顺治皇帝赐名廷敬。康熙即位后,陈廷敬被授起居注日讲官,累迁翰林院侍讲学士,掌院学士,日值弘德殿讲经,深受康熙帝器重。
在政治上,陈廷敬主张廉洁俭朴,曾多次弹劾贪官。他在担任左都御史期间,上疏请求改铸官钱以杜绝私铸,免征铜税以便利民众采矿,制定朝廷服制以禁止奢靡之风。他还强调慎选督抚,以公心爱民、勤政廉洁为标准,严饬地方公开赈灾钱粮账目,杜绝污吏贪侵害民。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陈廷敬上《劝廉祛弊请敕详议定制疏》,指出“贪廉者,治理之大关;奢俭者,贪廉之根柢。欲教以廉,当先使俭。”这一观点得到了康熙帝的赞同。
在文学和学术上,陈廷敬的成就同样令人瞩目。他一生编著有多部书籍,包括《午亭文编》、《河上集》、《参野诗选》、《说岩诗集》、《山礼指要》、《午亭归去集》等。陈廷敬多次主持编撰国家典籍史志,如《世祖章皇帝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鉴古辑览》、《三朝圣训》、《政治典训》、《平定三逆方略》、《大清一统志》、《佩文韵府》、《方舆路程》等。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康熙字典》。这部字典是在明朝《字汇》、《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陈廷敬的诗赋成就也得到了康熙皇帝的高度赞赏。康熙皇帝曾作诗《览〈皇亲文颖〉内大学士陈廷敬作各体诗,清雅醇厚,非集字累句之初学所能窥也。故作五言近体一律,以表风度》,诗中云:“清新授紫毫”,“李杜本诗豪”,充分体现了对陈廷敬诗赋的推崇。陈廷敬逝世后,康熙又作《大学士陈廷敬挽诗》,仍不忘怀念陈“世传诗赋重”。
陈廷敬的一生,是勤政爱民、廉洁奉公的一生。他以“清廉正直”闻名,用一生阐释了什么是清官、好官、能官、德官。皇城相府不仅是陈廷敬的故居,更是他传奇人生的见证。走进皇城相府,不仅可以欣赏到金碧辉煌的御书楼、巍峨壮观的中道庄,还能探访充满神秘色彩的藏兵洞,感受那段辉煌灿烂的历史。正如皇城相府所展现的那样,陈廷敬的一生,既有城墙外的雄伟险峻,更有城墙内的安安稳稳,真正做到了“耕读传家、读书继世”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