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春晚无锡分会场:一场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
2025春晚无锡分会场:一场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
2025年央视春晚首次将分会场设在江苏,而选择的城市不是省会南京,而是太湖畔的无锡。这一决定背后,蕴含着深意: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无锡不仅展现了民营经济的活力,更以其独特的江南文化魅力征服了全国观众。
一场跨越古今的视听盛宴
2025年央视春晚无锡分会场以“太湖畔的江南水乡”为主题,通过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分会场设置在清名桥、梅里古镇、惠山古镇映月里、南尖运河文化公园等地,这些地点各具特色,共同勾勒出一幅立体的江南水乡画卷。
清名桥:运河畔的璀璨明珠
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是无锡分会场的核心区域,以“运河之眼”主舞台为中心,结合水幕光影、实景演出与万家灯火,打造出一幅如梦如幻的水乡夜景。春节期间,这里成为网红打卡点,游客们纷纷前来感受春晚分会场的魅力。
惠山古镇:非遗文化的创新演绎
惠山古镇作为分会场的重要取景地,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精神吸引着观众的目光。最引人注目的是,惠山泥人被选为春晚无锡分会场的吉祥物。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创新设计和现代营销方式,焕发出新的生机。
梅里古镇:江南民俗的沉浸式体验
梅里古镇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春节期间,这里举办了盛大的泰伯庙会,集美食、文创、茶艺雅集于一体,并融入非遗元素,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庙会上,舞狮点睛、锡剧表演、杂技演出轮番上阵,南长街的非遗市集上,版画拓印、锡绣、惠山泥人等非遗技艺吸引众多游客近距离体验。
从春晚舞台到文旅新热点
春晚结束后,无锡分会场的热度持续攀升。据统计,春节假期8天,无锡共接待游客1556.3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9.78亿元,较2024年同期分别增长34.6%、27%。央视春晚无锡分会场主舞台所在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接待游客155.59万人次,同比增长28.06%;分会场取景地之一的惠山古镇每日接待游客量基本超过15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7%,创下历史新高。
一场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
无锡分会场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精彩的演出,更在于其对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通过春晚的平台,无锡向世界展示了其独特的江南文化魅力,同时也带动了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这种“文化+旅游”的模式,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结语
2025年央视春晚无锡分会场,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实践。它不仅展现了无锡作为江南文化代表城市的魅力,更为全国观众带来了一场难忘的江南文化体验。随着“春晚效应”的持续发酵,无锡这座千年古城,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