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股权转让法律风险防范指南:限制条件与应对措施

创作时间:
2025-01-22 09:47:3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股权转让法律风险防范指南:限制条件与应对措施

股权转让是企业融资和优化股权结构的重要手段,但在这一过程中存在多种法律风险,比如侵害股东优先购买权、未经配偶同意擅自转让、标的股权出资瑕疵等。如何有效防范这些风险,保障交易顺利进行?让我们一起探讨股权转让中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措施吧!

01

法律限制

股权转让的法律限制主要来自《公司法》及相关行政法规。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公司法(2023修订)》第八十四条第二款保留了对股权转让对象的限制,即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同时,特定行业还存在额外的限制。例如,《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商业银行主要股东自取得股权之日起五年内不得转让所持有的股权。

02

章程限制

公司章程可以对股权转让作出更具体、更严格的限制。常见的章程限制包括:

  1. 强制转让:如“人走股留”条款,即股东离职时必须转让其持有的股权。在(2014)陕民二申字第00215号案中,法院支持了此类条款的有效性。

  2. 转让限制:公司章程可以规定股权转让需要取得特定主体的同意。但这种限制不能过于苛刻,否则可能被认定无效。例如,在(2020)沪0115民初81228号案中,章程规定股权转让需经全体在职董事一致同意,法院认为该条款无效。

  3. 价格限制:公司章程可以规定股权转让的价格确定方式。如在(2016)湘民再1号案中,章程规定特定情形下的股权转让价格按公司上一年度末账面净资产确定。

  4. 期限限制:公司章程可以设定限售期,在限售期内股东转让股权需要经过特定主体的同意。

  5. 持股比例限制:在强监管行业,如商业银行,章程可能对特定主体的持股比例进行限制。

  6. 受让对象限制:公司章程可以规定股权转让只能在现有股东之间进行。

03

常见风险点

  1. 信息不对称风险:在(2018)闽01民终7942号案中,转让方未披露标的公司存在重大经营风险,导致受让方在接手后无法继续经营。这提示我们在股权转让中,信息的充分披露至关重要。

  2. 合同履行风险:在(2018)闽01民终7942号案中,受让方在支付部分股权转让款后,发现标的公司已被监管部门要求退出经营,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这提醒我们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标的公司的经营状况。

  3. 优先购买权风险: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向非股东转让股权时,其他股东享有优先购买权。忽视这一权利可能导致股权转让合同被撤销。

  4. 出资瑕疵风险:如果标的股权存在出资瑕疵,如未足额出资或虚假出资,受让方可能需要承担补足出资的责任。

04

风险防范措施

  1. 完善公司章程:明确股权转让的条件和程序,既要保护股东权益,又要避免过度限制。

  2. 规范股权转让流程: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公司章程操作,确保程序合法合规。

  3. 加强尽职调查:在签订股权转让合同前,对标的公司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包括财务状况、法律风险、经营状况等。

  4. 明确信息披露义务:在股权转让协议中明确双方的信息披露义务和违约责任。

  5. 设定合理付款条件:可以分期支付股权转让款,并将部分款项作为保证金,待标的公司完成相关手续后再支付。

  6. 咨询专业法律意见:在股权转让过程中,及时咨询专业律师,确保交易合法合规。

股权转让涉及复杂的法律关系和潜在风险,需要各方谨慎对待。通过了解相关法律限制、章程规定和常见风险点,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风险,保障各方权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