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秋季过敏性鼻炎防治指南:口干鼻塞这样缓解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33:4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秋季过敏性鼻炎防治指南:口干鼻塞这样缓解

随着季节的更迭,许多人开始面临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过敏性鼻炎。这种常见的慢性鼻炎不仅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令人不适的症状,其中口干鼻塞是最常见的表现之一。本文将深入探讨过敏性鼻炎引发口干鼻塞的原因、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帮助你更好地应对这一困扰。

01

什么是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又称为变应性鼻炎,是一种由体外环境中的过敏原作用于特应性个体后出现的IgE介导的鼻黏膜过敏性炎症。其主要症状包括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痒和鼻塞。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眼部症状,如眼痒、流泪、眼红和灼热感。

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与个体的特应性体质密切相关。这种体质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容易患变应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湿疹等过敏性疾病。正常人血清中IgE含量极低,而高敏患者则会明显升高。当人体内部分细胞的受体与过量的IgE结合后,这些细胞就会成为致敏细胞。一旦接触到过敏原,如尘螨、霉菌、花粉、动物皮屑等,就会释放组胺、白三烯等介质,作用于鼻黏膜的神经、腺体及毛细血管,引起喷嚏、鼻痒和流涕等症状。

02

口干鼻塞的原因

过敏性鼻炎引发的口干鼻塞,主要是由于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导致鼻腔通气受阻。当鼻腔被堵塞时,患者不得不通过口腔呼吸,这会导致口腔和喉咙的干燥,进而引起口干。此外,过敏性鼻炎还可能伴随有鼻后滴流的症状,即黏液沿着咽喉后部流下,进一步加重口干的感觉。

秋季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季节,常见的过敏原包括树木和草类的花粉。例如,蒿属植物、葎草属植物和豚草属植物的花粉都是常见的致敏源。这些植物的花果期集中在7-11月,且分布广泛,生命力顽强,容易在空气中形成高浓度的花粉颗粒,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03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上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主要包括:

  • 抗组胺药:如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能有效缓解鼻痒、喷嚏和流涕等症状。
  • 抗白三烯药:如孟鲁司特钠,对缓解鼻塞症状有较好效果。
  • 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能有效控制鼻炎症状。
  • 鼻内减充血剂:如鼻用麻黄碱、鼻用羟甲唑啉,能快速缓解鼻塞,但不宜长期使用。
  • 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如色甘酸钠,适用于预防过敏性鼻炎。

对于不同症状、不同程度的鼻炎,可以单一或多种联合用药。儿童用药需特别注意药物的适用年龄及副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非药物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还有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值得尝试:

  • 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可以清除鼻腔内的过敏原和分泌物,减轻炎症反应。
  • 免疫疗法:对于某些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疗法,如舌下免疫疗法或皮下注射免疫疗法,以提高对过敏原的耐受性。
  •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属于“鼻鼽”范畴,可采用中药调理。例如,玉屏风颗粒和补中益气丸具有益气固表的作用,适合脾肺气虚的患者。
04

预防措施

预防过敏性鼻炎的关键在于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增强体质:

  • 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洁空调过滤网,使用除螨制剂,减少室内尘螨和霉菌的滋生。
  • 减少户外活动: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佩戴口罩和护目镜。
  •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适度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
  • 合理饮食:避免食用可能引发过敏的食物,如辛辣、酒、海鲜等。
  • 注意保暖:避免着凉,特别是在季节交替时要注意增减衣物。
05

患者体验分享

一位长期与过敏性鼻炎抗争的患者分享了他的治疗经验。他建议在过敏季节严格忌口,避免辛辣、酒、海鲜等食物,同时注意保暖,避免着凉。他还强调了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的重要性,通过增强体质来减少过敏反应。在药物使用方面,他推荐使用通气鼻贴,如全逾穴位贴,以改善睡眠质量。

另一位患者则分享了她的治疗经历。她提到,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免疫缺陷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会错误地将无害物质识别为有害物质,从而引发过敏反应。她尝试了多种药物治疗,包括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但长期使用后效果逐渐减弱。最终,她通过鼻腔镜检查和过敏原筛查,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过敏性鼻炎虽然无法根治,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如果你正遭受过敏性鼻炎的困扰,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心态,相信你一定能够战胜这个“小麻烦”,重新享受清新呼吸的每一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