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潼蒺藜:一种重要的中药材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20:5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潼蒺藜:一种重要的中药材

潼蒺藜,又称沙苑子,是豆科植物扁茎黄芪的干燥成熟种子。它具有补肾益肝、明目固精的功效,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潼蒺藜的特征、生长习性、药用价值等。




原形态


黄芪(5张)

扁茎黄芪:又名蔓黄芪。多年生高大草本,全株被短硬毛,高30~100cm;茎较细弱,略扁,基部常倾卧,有白色柔毛,羽状复叶互生,疏生短硬毛;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4-10对,小叶椭圆形,基部钝或钝圆,先端钝或微缺,有细尖,全缘,背面被短硬毛,长0.7~2cm。宽3~8mm,下面有白色柔毛;托叶小,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有花3~7朵;花萼钟形,萼齿5,与萼筒近等长,有白色柔毛;花黄色,蝶形,旗瓣近圆形,先端凹,龙骨瓣与翼瓣约等长;子房密生白色柔毛,有短子房柄,腋生总状花序;荚果纺缍形,膨胀,先端有较长的尖喙,被黑色短硬毛,长2~3.5cm。种子多数,圆肾形;花期8-9月;果期9-10月。

性状鉴别

潼蒺藜呈肾形而稍扁,长22.5毫米,宽1.52毫米,厚约1毫米。表面光滑,褐绿色或灰褐色,边缘一侧微凹处具圆形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子叶2,淡黄色,胚根弯曲,长约1毫米。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味。以粒大饱满、无杂质者为佳。

产地生境

主要产于中国陕西、河北、山西等地;生于山野、路旁;商品药材多来源于栽培。

生长习性

潼蒺藜适应性很强,喜温耐寒,耐旱怕涝,耐盐碱,通风透光环境,对土的要求不严,适宜生长于向阳处的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土,砂质壤土、壤土、黏壤土均可种植,忌连作。

繁殖方法

潼蒺藜一般用种子繁殖。

主要价值

潼蒺藜,味甘,性温。入肝、肾经。功能补肾益肝,明目固精。主治肝肾不足,腰膝酸痛,遗精早泄,小便频数,遗尿,尿血,白带,可使瞳仁润泽生光,目昏复明。

采集加工


沙苑子又名潼蒺藜、蔓黄芪(6张)

药用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未裂开时收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晒干。

炮制

生用:拣去杂质,筛去泥沙,清水洗净捞出,干燥。

盐炙:取净沙苑子与盐水拌匀,略润,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每500克沙苑子,用食盐9克,加水适量,化开澄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