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数据分析模型与方法①-RFM
常见数据分析模型与方法①-RFM
RFM模型是数据分析领域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用户细分和营销策略制定。通过分析用户的消费行为,RFM模型可以帮助企业识别高价值用户、潜在用户和流失用户,从而制定更精准的营销策略。本文将详细介绍RFM模型的原理和实现步骤,并结合FineBI工具展示具体操作过程。
一、RFM模型简介
RFM模型用于对用户进行分类,并判断每类细分用户的价值。它通过以下三个关键指标来评估用户价值:
- 最近一次消费时间(R):客户距离最近的一次采购时间的间隔。
- 最近一段时间内消费频次(F):指客户在限定的期间内所购买的次数。
- 最近一段时间内消费金额(M):客户的消费能力,通常以客户单次的平均消费金额作为衡量指标。
通过这三个指标,RFM模型可以将用户分为不同类型,如下图所示:
二、FineBI实现效果
三、实现步骤
3.1 数据源处理
导入数据:
数据分组汇总:
① 最近一次消费时间(R):「DATE」的汇总方式选择「最晚时间」,可得到每个用户最近一次购买的时间;
② 消费次数(F):由于有一条记录代表该用户购买了一次,所以随意拖入一个「CUSTOMERNAME」求「记录个数」即可;
③ 平均单次消费金额(M):「MONEY1」的汇总方式选择「平均」,可求到每个用户平均单次消费金额;
④ 「MONEY」的汇总方式选择「求和」,可求到每个用户消费金额。
字段重命名:
求最近一次消费距今的天数,新增一列计算时间差:
3.2 计算所有客户消费指标的平均值 -用户平均消费金额
新增列,计算所有用户消费总金额:
新增列,计算所有用户的消费总次数:
新增列,计算所有用户平均消费金额,用户平均消费金额=所有用户消费总金额/消费总次数:
3.3 计算所有客户消费指标的平均值 -用户平均消费次数
新增列,计算所有用户的平均消费次数:
3.4 计算所有客户消费指标的平均值 -最近一次消费距今平均天数
新增列,求所有用户最近一次消费距今的平均天数:
3.5 用户消费指标评价 -次均消费金额评价
新增公式列「次均消费金额评价」,当用户平均单次消费金额大于用户总体平均值时,标记为 1 ,否则标记为 0 ,公式为IF(平均单次消费金额>用户平均消费金额,1,0):
3.6 用户消费指标评价 -消费次数评价
新增公式列「消费次数评价」,当用户消费次数大于用户总体平均值时,标记为 1 ,否则标记为 0 ,公式为IF(消费次数>平均消费频次,1,0):
3.7 用户消费指标评价 -最近一次消费距今天数评价
新增公式列「最近一次消费距今天数评价」,当用户最近消费时间距今天数小于用户总体平均值时,标记为 1 ,否则标记为 0 ,公式为IF(最近一次消费距今天数<最近一次消费距今平均天数,1,0):
3.8 划分客户类型
3.9 添加 RFM 指标
新增公式列「RFM」,使用 CONCATENATE() 函数将 RFM 向量化值拼接起来,顺序为:最近一次消费距今天数评价、消费次数评价、次均消费金额评价。公式为CONCATENATE(最近一次消费距今天数评价,消费次数评价,次均消费金额评价):
3.10 对 RFM 指标分组
3.11 图表操作
四、应用场景案例
RFM模型在实际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例如:
- 用户细分与精准营销:通过RFM模型识别高价值用户和潜在用户,制定个性化的营销策略,提高营销效果。
- 用户流失预警:通过分析用户的消费行为变化,及时发现可能流失的用户,采取相应的挽留措施。
- 产品推荐:根据用户的消费偏好和行为特征,推荐相关产品,提高用户满意度和购买转化率。
通过FineBI工具实现RFM模型,可以更直观地展示用户分类结果,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用户行为,优化营销策略,提升用户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