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旅游平台大数据杀熟揭秘:技术原理、典型案例与应对之策
在线旅游平台大数据杀熟揭秘:技术原理、典型案例与应对之策
2024年2月7日,郑州飞往珠海的航班CZ6489出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不同手机、不同账号搜索该航班竟然显示出不同价格。这一现象引发了公众对在线旅游平台大数据杀熟现象的广泛关注。
什么是大数据杀熟?
大数据杀熟,本质上是一种“数字偷窃技术”,它通过算法对不同用户实施价格歧视,从而巧取豪夺消费者剩余。具体来说,就是在线平台利用用户的消费记录、个人资料等信息,对老用户或高消费能力用户收取更高费用,而新用户则享受更优惠的价格。例如,在线平台可能根据浏览历史动态调整酒店或机票价格,或在订单中默认添加额外服务以增加收费。
大数据杀熟的技术原理
大数据杀熟的技术实现方式相当复杂。企业首先通过网站、APP等渠道收集用户的行为数据,包括浏览历史、购买记录、搜索关键词等。这些数据经过清洗、整理和储存后,会被用于构建详细的用户画像。随后,企业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对用户画像进行分析,预测用户的购买意图和支付能力。算法会不断优化,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并通过实时监控用户的行为数据,动态调整定价策略,以确保利润最大化。
在线旅游平台的典型案例
在线旅游平台是大数据杀熟的“重灾区”。例如,有用户发现在某知名在线旅游平台上,相同条件下老用户看到的酒店价格明显高于新用户。更有甚者,有消费者投诉称,在飞猪旅行平台购买机票时,同一时间同一航班,不同账号的价格相差近3000元。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还严重破坏了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
法律法规的约束
面对日益严重的“大数据杀熟”现象,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旨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此外,《电子商务法》也对电商平台的定价行为进行了规范,要求平台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
2024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更是明确禁止大数据杀熟,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同一商品或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价格。违反规定的,将面临最高五十万元的处罚。
如何避免被大数据杀熟?
面对大数据杀熟,消费者并非无计可施。首先,可以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谨慎授权企业收集和使用个人数据。其次,通过多平台比价、使用隐私保护工具等方式,降低被“杀熟”的风险。此外,消费者还应积极参与社会监督,一旦发现企业存在“杀熟”行为,应及时向监管部门举报,维护自身权益。
大数据杀熟现象的治理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企业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消费者利益放在首位,避免利用大数据技术损害消费者权益。政府则应加强监管,确保企业合规经营。消费者也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民,而不是成为牟利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