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方言里的家庭称呼大揭秘
甘肃方言里的家庭称呼大揭秘
你知道在甘肃,爸爸可能被叫做“达达”,妈妈可能被叫做“哎诶”吗?这些有趣的称呼不仅体现了甘肃地区的文化特色,还反映了深厚的家庭亲情。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些充满地域特色的家庭称呼吧!
父系亲属称谓
在甘肃方言中,父系亲属的称谓尤为复杂,这与传统的宗族制度有着密切关系。比如:
- 祖父的祖父被称为“祖太爷”,祖父的祖母则被称为“祖太太”。
- 祖父的父亲叫“太爷”,祖父的母亲叫“太太”。
- 祖父通常被称作“爷爷”,而祖母则有多个称呼,如“奶奶”、“婆”或“婆婆”。
- 父亲的称呼更是多样,有“达”、“达达”或“爹”,母亲则被称为“妈”或“娘”。
- 兄弟姐妹中,哥哥被称为“哥”,弟弟则称为“兄弟”,姐姐是“姐姐”,妹妹则是“妹妹”。
在传统的宗法制社会中,父系宗族是最受重视的亲缘组织,因而父系内亲称谓语的内容是最庞大的。按照传统的“九族”说,父系宗亲直系亲属为九代,如以“自己”为中心,上推四代,下推四代。一般情况下,同一姓氏家族居住在同一村庄或相距较近,历史越久远,其亲属称谓语越复杂,宗亲称谓体系越庞大,实际生活中,往往形成“一个村落就是一个家族”的现象。
母系亲属称谓
沿着“自己”跟母亲的血缘关系推,可得出如下的外亲亲属称谓,具体为:
- 母亲的祖父叫外太爷,母亲的祖母叫外太太。
- 母亲的父亲叫外爷、舅爷,母亲的母亲叫外奶、外婆、姥姥、舅婆。
- 母亲的兄弟叫舅舅,舅舅的妻子叫妗子、舅母。
- 母亲的姐妹叫姨娘、姨姨、娘娘、丫丫,姨母的丈夫叫姨父。
- 舅舅的子、女与自己互称姑舅或表兄、表弟、表姐、表妹。
- 自己姐妹的子、女叫外甥、外甥女(统称外甥)。
- 外甥的子、女叫外孙、外孙女。
这一体系属于外亲,从称谓上便进行了区分,甘肃方言把外公、外婆叫做“外爷”、“外奶”,这里的“外”字是与爷爷奶奶相对而言的,在河西、兰州等地的很多方言中,把祖父、祖母叫做“家爷爷”、“家奶奶”,这里的“家”也是与“外”字相对而言的。
特色称谓的文化内涵
在甘肃方言中,有一个特别的称谓——“姑舅”。这个称呼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甘肃方言中,“姑舅”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称谓,它还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这种称谓方式的形成,与古代氏族互婚的传统密切相关。在古代,一个丈夫的岳父往往是自己的舅舅,岳母则是自己的姑姑;而对于妻子来说,公公可能是自己的舅舅,婆婆可能是自己的姑姑。这种氏族内部互婚的现象在古代很常见,随着现代婚姻制度的普及,虽然摒弃了这种近亲结婚的婚姻制度,但这种称谓方式却变形地流传了下来,成为今天的“姑舅亲”。
地域差异
甘肃各地区的方言称谓语虽大同小异,但仍有一定的差异。比如,在临夏地区,古代叫河州,亲属称谓语多以“阿”字开头,如称呼爷爷、奶奶为“阿爷、阿奶”;称呼父亲、母亲为“阿达、阿娘、阿娜”;称呼舅父为“阿舅”;称呼哥哥姐姐为“阿哥、阿姐”;称姨母为“阿姨娜”,这里的“阿”字体现了浓厚的地域特色。
这些独特的家庭称呼,不仅仅是简单的称谓,它们背后凝结着甘肃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体现了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的孝道文化。在现代社会,这些称谓依然活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维系亲情的重要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