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实施6.3万农户住房改造,装配式建筑助力乡村振兴
西昌实施6.3万农户住房改造,装配式建筑助力乡村振兴
2023年11月,四川凉山州西昌市全面启动“农村土坯房大砖房改造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改造63492户农村住房。这一行动不仅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还通过科学规划和政策支持,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科学规划与政策引领
西昌市制定了详细的“2+2+6”政策体系,涵盖农村土坯房大砖房整治提升实施方案、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形成了21个配套支撑文件。这些政策为改造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保障。
在资金支持方面,西昌市统筹各类补助资金,已向符合条件的建房户发放建房补助7653户,共计2.2亿元。同时,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向3312户建房农户发放贷款4.63亿元。“农村土坯房大砖房改造三年攻坚行动”预计总投入达120亿元,其中财政直接补贴补助超过29亿元。
新型建材与节能技术的应用
在湖南,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农村自建房改造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以湖南诚友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其研发的“全装配式复合密肋夹芯保温板”技术体系,不仅缩短了建设工期,还显著降低了成本。益阳市桃江县桃花江镇罗家潭村村民赵卫清的新家,采用这种预制墙板后,夏季无需频繁使用空调,节能效果显著。
据统计,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房屋修建工期可缩短一半,成本降低30%以上。这种新型建材和节能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房屋的居住舒适度,还有效降低了建房成本,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实惠。
产业带动与经济效应
自建房改造不仅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以湖南为例,目前全省拥有1000余家装配式建筑企业,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5家,产业总产值逾1000亿元。各地市州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推动产业链不断完善。
在西昌市,农村土坯房改造也带动了建材、运输和劳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据统计,改造项目启动以来,已创造就业岗位数万个,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
文旅融合与可持续发展
大理州永平县花桥村的改造经验表明,自建房改造还可以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花桥村依托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通过保护和修缮古建筑、发展民宿和农家乐等方式,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西昌市的改造项目同样注重文旅融合。例如,琅环镇红星村的新建二层小洋楼,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还成为乡村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
西昌市的农村土坯房大砖房改造项目,通过科学规划、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带动,不仅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这一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展现了自建房改造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