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到上海将只需40分钟,沪乍杭高铁助力长三角一体化
杭州到上海将只需40分钟,沪乍杭高铁助力长三角一体化
沪乍杭高铁计划于2025年开工建设,杭州西站作为重要站点之一,将大大缩短杭州与上海之间的旅行时间。未来,从杭州西站出发只需40分钟即可抵达上海东站,这不仅提升了两地之间的交通便利性,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多出行选择。杭州西站将成为连接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沪乍杭高铁位于上海市南部和浙江省北部,经过上海市、嘉兴市、杭州市,总体沿杭州湾北岸呈东西走向。线路东起上海枢纽上海东站,利用沪通铁路二期至四团站,经嘉兴地区嘉兴南站衔接通甬高铁、沪杭城际,经桐乡站衔接杭州枢纽机场高铁,后经临平北站至杭州西站,总体呈东北-西南走向。
沪乍杭高铁全线运营长度221.88公里,新建正线长度182.98公里,设计速度为350公里/小时。全线设车站9座,其中新建奉贤、上海金山、平湖南、临平北4座车站,改扩建四团、嘉兴南、桐乡3座车站,利用上海东、杭州西2座车站。
沪乍杭高铁是“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沿海通道、沪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起上海、嘉兴等地区与长江经济带南翼城市、海西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间的路网客流,是长三角城际铁路网沪杭通道的重要段落,承担上海浦东尤其是临港新片区与嘉兴、杭州等地区的城际客流,是完善沪杭通道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布局、发挥铁路在综合交通中骨干作用的重要线路。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和杭州之间,目前已有沪杭(沪昆高速铁路沪杭段)、沪苏湖两条高铁通道。但是,这条高铁对于进一步拉近沪杭之间的时空距离,密切沿线区域的交通联系依然有着重要价值。
首先,在长三角区域,与同样为副中心城市的南京相比,杭州在与中心城市上海的高铁连接水平上,明显落于下风。目前,南京与上海之间至少已确定有6条高铁直通,但是杭州与上海之间仍仅有2条,沪宁之间的高铁车次远多于沪杭。尽管说,这种差别背后与两个方向所涉及的城市数量、人口规模等的差异息息相关。但是,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沪杭之间的高铁加密,是必然趋势。
比如,该线路开通后,对于缓解已近饱和的沪杭高铁的运力(沪乍杭本身也有沪杭高铁二线之称),就有直接帮助。
其次,沪乍杭高铁不仅涉及上海与杭州之间的直通,还为嘉兴与沪杭两座超大城市的连接增加了更便捷的高铁通道。
嘉兴一直是连接沪杭的重要纽带,是浙江省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和承接上海辐射的“门户”。2017年,嘉兴就获批设立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沪乍杭高铁开通后,嘉兴在沪杭之间的“左右逢源”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兑现。可以说,借助这条“最快”的高铁,杭州、嘉兴、上海三城在商旅往来、产业协作、区域一体化等诸多领域都将产生新的想象空间。
从都市圈发展的视角来看,沪乍杭高铁还有一层非常现实的意义,那就是促进杭州都市圈和上海都市圈的互联互通,以及为“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强化交通支撑。
第一个层面,嘉兴刚好处于杭州都市圈和上海都市圈的“交汇地带”,沪乍杭高铁让上海、嘉兴、杭州三座城市有了更高效的高铁连接,其实也就是杭州都市圈和上海都市圈的一种更近距离的“牵手”。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定义,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而沪乍杭高铁开通后,沪杭之间作为高铁“一小时经济圈”的关系将更为实至名归。由此,自然也就意味着杭州都市圈和上海都市圈将实现更紧密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相互“破圈”发展的格局。
第二个层面,则是“上海大都市圈”发展有了更强的交通牵引。
去年上半年,长三角十四座城市集中讨论上海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被视为是上海都市圈“扩容”升级为“上海大都市圈”的一个重要信号。
过去,上海都市圈一般是指“1+8”的城市格局:以上海为中心,携手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南通,以及浙江的宁波、舟山、湖州、嘉兴。但在去年以来所逐步形成的“1+13”格局中,江苏的盐城、泰州,浙江的杭州、绍兴,安徽的宣城,这五城也加入了“上海大都市圈”。
这种新的都市圈发展格局下,沪乍杭高铁将杭州、嘉兴与上海更紧密串联起来,可谓是为“上海大都市圈”内部的整合注入新的黏合剂,“轨道上的上海大都市圈”正在加速成型。
作为城市群内部主要城市之间的高铁通道,沪乍杭高铁的建设还有着多重象征意义。
其一,在中国高铁营业里程接近5万公里的今天,重点城市群城际铁路和同城化程度高的都市圈市域(郊)铁路的规划建设,还有较大潜力可挖掘。
《“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为骨干,提升城际运输通道功能,加强核心城市快速直连,构建多节点、网络化的城际交通网,实现城市群内主要城市间2小时通达。
其中重点之一,就是“加强核心城市快速直连”。而沪乍杭高铁直连上海、杭州,堪称核心城市快速直连的代表。
其二,重点城市群内部,不同交通体系和枢纽的衔接及一体化融合水平不断提升。
《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提出,强化枢纽与城市功能布局的协调,完善衔接不同层次轨道交通系统的枢纽功能及规划布局,推动轨道交通枢纽与机场、公路客站等其他交通方式枢纽规划建设、运营服务衔接协调,推进重要枢纽间半个小时互通直达,构建层次清晰、衔接高效的轨道交通枢纽体系,实现不同轨道交通系统功能协同、设施衔接、服务一体、深度融合。
在这个角度,沪乍杭高铁的东端终点设在上海东站,可谓别有深意。因为它和上海浦东机场所共同组成的东方枢纽,将打造集航空、国铁、市域铁路、城市轨道等交通功能,以及站场城开发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而杭州、嘉兴通过沪乍杭高铁接入东方枢纽,在为两地市民的高铁、航空出行提供更便利选择的同时,也将进一步提升东方枢纽在整个长三角的交通枢纽地位,并为长三角内部不同交通体系和枢纽的衔接及一体化融合按下加速键。
其三,高铁站不断“上新”,上海各区域的协调发展迎来新契机。
最近一段时间,上海一口气“上新”了四座高铁站:松江站、练塘站、上海南站(升级后)、莘庄站。其中青浦凭练塘站跨入“高铁时代”。而沪乍杭高铁又将为上海新增两座高铁站——在金山区新设上海金山站,在奉贤区新设奉贤站。有统计显示,未来上海高铁站数量将达到21个。借此,作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和辐射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强化。
同时,随着沪乍杭高铁填补金山、奉贤两区的高铁空白,上海五大新城(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和临港新片区的发展,也将获得更强的交通基础设施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