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成网文IP新风口,市场规模一年增长近三倍
微短剧成网文IP新风口,市场规模一年增长近三倍
网络文学名家梨花颜凭借其作品《海上有春风》成功入选中国网络文学IP微短剧创作扶持项目,她分享了如何选择和构思微短剧题材的经验。梨花颜强调,微短剧需要紧凑的情节和强烈的戏剧冲突,建议创作者在构思时先确定定位,再细致打磨人物和情节,从而打造出受欢迎的作品。
梨花颜的创作理念
梨花颜,1991年生,网络作家,编剧,海外短剧平台ShortMax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理事、网络文学创作委员会委员,海南省网络作家协会秘书长、东方市作家协会副主席。2005年开始创作,曾获海南文学双年奖新人奖、海南省少数民族文化“七个一”优秀剧本奖,第四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优秀文学IP奖等。代表作《匠心独你》《嗨,古建修复师先生》入选中国作协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微短剧作品《海上有春风》入选中国网络文学IP微短剧创作扶持项目。
2023年一部《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火爆全网,后续出现《无双》《闪婚后,傅先生马甲藏不住了》等破圈作品,网络微短剧进入爆发期,成为了制作成本低、内容轻量化、传播分众化特征明显的新兴网络文艺样态。
从题材上讲,微短剧流行闪婚、甜宠、马甲、逆袭、寻亲等题材,目前市面上爆火的微短剧几乎大半出自网络文学IP,当真正接触微短剧行业,更熟悉它的内容开发和运作流程以后,我时常庆幸我是网络文学作者出身,这让我更懂得如何设置卡点与爆点、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去保持文学价值等,并在后续的创作中,把多年积累下来的一些经验迁移运用于微短剧剧本创作。
微短剧剧本创作的特点与难点
过去的十五年,我大多数时间都在创作网络文学长篇小说,2017年在机缘巧合下开始进行剧本创作,这些年也陆续写了一百多集电视剧剧本、五六个微电影剧本等。曾经网络小说影改不是容易的事情,随着微短剧的兴起,大家的文字作品实现可视化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这是一种机遇,也涌现了新的困难与挑战。以字数论,长剧45分钟一集,一般15000字左右一集,10-15分钟的短剧3500字左右一集,微短剧则是1-2分钟,500字左右为一集。故事体量的大小,直接决定了故事的密度和写法。微短剧要求作品短小精悍,人物要集中,戏要有张力,主线清晰的同时矛盾冲突要强,需要创作者集中精力去把主线做明,同时要深度挖掘主角身上可能出现的“戏”,在有限的时长里,用最容易落地的场景讲最好看的故事。
网络文学篇幅较长,所以从故事构架出发,创作者会下意识写长,尽可能多地设置能够支撑百万字的人物与剧情,而微短剧不需要“放”,需要“收”,尽可能收紧事件之间的长度,浓缩故事,基本上60-90秒左右就需要有一个爆点或亮点。
《海上有春风》的创作经验
今年4月,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办的“中国网络文学IP微短剧创作扶持项目”公布,我的《海上有春风》有幸入选重点选题作品。创作契机来源于我本身是海南人,对自己的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随着个人阅历的增长,也越来越关注深度的题材。这其实是一部现实题材作品,以小人物为切入点,以海南在发展自贸港过程中吸引百万人才为时代背景,讲述一栋公寓里六位身份不同的租客的个人选择和命运变迁。接下来就以它为例,讲一讲微短剧剧本的构思和写作心得。
首先是定位。《海上有春风》写一栋公寓六个租客在海南自贸港奋斗的故事,那就是群像戏,需要想好做竖屏短剧还是横屏短剧,这会影响到剧本创作时对画面呈现的思考。比如,群像戏里一个画面镜头能容纳多少人,是否要刻意避免掉复杂的场面等。像这种多主角的剧,就要在大纲、分集构思的阶段,尽可能避免大群戏(主角同时出现)。人一多分不清主次,容易乱,很难把故事说清。如果是竖屏微短剧,六位主角全部出现在一个画面里,一是会很拥挤,影响视觉效果,二是如果每人都有一句台词,挨个特写一遍很占时长,观众不容易弄清楚这一集想表达什么。
所以我把原本想做成四十集的短剧改成了三十集,每集500-700字的篇幅,大概五集一个主要人物,这样在板块呈现上会更加平衡,故事也能够更加集中、更加精彩。
接下来是设计人物。无论是长剧还是短剧,人物都是故事基础。如何做好人物前史和人物小传已是老生常谈,但写活生生的人,围绕人写活生生的事,仍是重心,这样故事才会有烟火感和生活感。关于故事的主线和小支线、主要的矛盾冲突,我也都会从“人”身上延伸,依据人物性格设置。比如《海上有春风》里的六个人,萧漳和父亲的矛盾其实是新老一辈人关于择业观念上的冲突,Allen身上的矛盾冲突是外国人在中国、甚至是在海南,中西方思维、语言问题、风土人情之间的冲突;赖雅和徐教授夫妻则是夫妻间沟通和相处模式的冲突,也是赖雅为了支持丈夫工作,换了新环境以后找不到个人价值进而引发的家庭矛盾;陈心是因为学历低而产生的冲突等等。
不一样的角色凑在一起,产生了不一样的戏剧效果。人物和人物间有差异,才能碰撞出故事。所以人物要做出特质,可以参考的一个方法是“反差感”。比如说一位高知退休老太太,爱好唱京剧,生活里的她优雅爱美,可唱京剧时不唱青衣,偏偏爱戴假胡子,捋着胡须唱老生。简单几个细节,通过对人物做反差点设置,这个人物不一样的地方就立体起来了,变得更加生活化与有记忆点。再比如,一个众人眼中不学无术的叛逆少女,她其实每晚都在看自己珍藏的去世妈妈留下的错题本,这也是一些让人物不脸谱化、有记忆点、每一个都有特色且不重叠的小技巧。
最后就是剧本的落地创作。短剧的剧本格式和长剧差不多,同样都要在每场戏的最前面标明是哪一集哪一场,日戏还是夜戏,场景是在哪里,室内还是室外,不同只在于它的叙事节奏不同,体量也偏小。目前具体格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看编剧个人的创作习惯,重点是把场次信息、日夜戏、分镜、远近景、特写镜头标注清楚就足够了,便于剧组筹备和落地拍摄。在剧本内容层面,做到分镜清晰,台词简短有力,剧情有起承转合、有矛盾冲突,同时还能打动观众,就是一个合格的剧本了。
现在很多新人编剧都是依靠读一些已经比较成熟的编剧作品入门的,慢慢摸索用空镜转场、用特写放大人物情绪、用字幕补充“xx年后”等信息,在实践中走出自己的路子。在剧本写作里,并没有规定环境描写和台词比重是多少,有时候还得看作品,比如悬疑作品在剧本呈现上为了营造氛围,可能会给到较多的环境特写,如果是言情向作品就会把较多笔墨放在主人公的互动上,着重描写对手戏。不同的作品因其需要而异。
微短剧的行业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发布《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价值定位、内容题材、创作生态、IP产业和“出海”等方面,分析中国网络文学产业发展新趋势。
《报告》所引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网络文学IP市场规模大幅跃升至2605亿元,同比增长近百亿。同时,网络文学IP改编也出现重要变化:微短剧成为新风口,游戏和动漫改编的系列化趋势也明显增强。
近年来,微短剧发展迅速。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
而在微短剧成为新风口的当下,网络文学给以重生、逆袭、穿越等“爽点”为主要内容的微短剧提供了重要的改编资源,微短剧则成为释放中腰部网文IP价值的风口。
在《2023年度短剧报告》年度上新短剧分账票房TOP10(含并列)的13部作品中,根据网络文学改编的作品达10部,其中《招惹》分账票房突破了2000万元。同时还涌现出《倾世小狂医》《武极天尊》等市场表现力优秀的作品,《风月变》在搜狐视频和芒果TV同步播出,成为首部上星播出的微短剧。
值得关注的是,许多网络微短剧都是由相关的网络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网络文学+微短剧”成为网络文学IP改编的热门赛道。
例如,此前爆火的网络微短剧《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便改编自网络小说《当皇后成了豪门太太》;《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改编自番茄小说IP《被赶出家属院:嫁老男人养崽开摆》;《厉总,你找错夫人了》改编自番茄小说IP《偷怀上司崽后,她辞职了》;《幸孕宠妻:战爷,晚安!》改编自网易文学旗下采薇书院的同名小说。
网络文学的内容平易通俗,跟短剧节奏相吻合。微短剧的孵化周期短、制作成本低,网文平台、短视频平台等相继入局,形成了网文平台提供文学IP、短视频平台制作播出的模式。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委员桫椤表示,微短剧的火爆与受众的欣赏习惯有关,对强情节、强矛盾性、高爆发力故事的喜爱是人类的共性,这一点契合了网络文学架构故事的方法,也让微短剧与网络文学之间进行互动。微短剧作为一种迅速崛起的网络文艺形式,借鉴的正是网络文学的模式,不仅原创作品效仿网络文学的世界观架构、角色设定和编织情节的方法,还直接从已有网络文学作品中选择改编,这使得微短剧成为网文IP改编的新方向。
“不过,目前网文IP在微短剧市场中占比有限,产业价值发挥得也有限。”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夏烈表示,推动网文与微短剧强强联合,这是未来微短剧精品化的趋势。
今年4月,“网络文学IP微短剧创作扶持项目发布会”在江苏举行,聚焦推动网络文学和微短剧行业相互赋能,打造网络视听精品。
“网络微短剧高质量发展需要文学的滋养。发布会对于树立行业精品标杆、推动微短剧提质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会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副司长杨铮介绍。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全年共上线重点网络微短剧384部,较2022年增加一倍多,预计2027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为推动网络文学创作向微短剧产品转化,促进网络文学创作和网络视听产业繁荣发展,引导网络文学讲好中国故事,2023年9月,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在江苏无锡发布“网络文学IP创作扶持计划”。经过半年多的征集、申报、论证、评选,一批富有创意和承载时代精神的网文作品脱颖而出。共有50部网络文学IP微短剧作品获得扶持,包括人民美好生活、科技创新与科幻、中华优秀文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经典之美等选题。其中重点扶持选题20项,优秀选题30项。
网络微短剧是新型文化业态,正处于迅速发展过程中,缺乏优质内容是制约微短剧健康有序发展的突出问题。中国作协推出“网络文学IP微短剧创作扶持项目”,就是要为微短剧提供优质文学母本,推动网络文学和微短剧行业相互赋能,打造网络视听精品。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在讲话时指出,网络微短剧是互联网时代的文化新业态,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新需求,是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新力量。网络文学要为网络微短剧提供优质内容,提升视听产品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品位,以网络文学的高质量促进网络微短剧的正能量;要加强作品版权和作家权益保护,充分激发网络作家创作的积极性。希望网络作家增强国际意识,提高国际化写作能力,推动微短剧成为世界级文化现象,希望各方珍惜发展时机,维护行业声誉,共同营造网络文化的良好生态,共同营造创作、制作、发布全链条的规范完整的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