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超标频发,这些健康隐患需警惕
食品添加剂超标频发,这些健康隐患需警惕
近期,烟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则食品安全抽检信息通告引发了广泛关注。通告显示,在抽检的1045批次食品中,有7批次样品不合格,涉及农兽药残留超标、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等问题。这一消息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特别是食品添加剂超标问题,引起了公众的普遍担忧。
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合理使用通常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然而,一旦超量使用,就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隐患。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超标问题主要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防腐剂过量等。
农药残留超标是食品安全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例如,韭菜中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残留量如果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长期食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此外,黄曲霉毒素B1和过氧化值超标也是常见问题。黄曲霉毒素B1是目前已知的最强致癌物质之一,而过氧化值超标可能导致肠胃不适、腹泻等症状。
重金属超标问题同样不容忽视。美国“干净标签项目”组织的一项检测报告显示,美国热销的蛋白粉产品中有47%存在重金属超标的情况,尤其是以有机农作物为原料的产品。这一发现引发了广泛争议,也提醒我们重金属污染可能存在于各种食品中。
二氧化硫是另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具有护色、防腐、漂白和抗氧化的作用。然而,2024年各地陆续报道了南美白虾、枸杞、方竹笋、辣椒酱等食品中二氧化硫超标的案例。虽然在规定范围内使用二氧化硫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但过量摄入可能导致咳嗽、气喘等症状,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红肿等。
面对食品添加剂超标的潜在风险,消费者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呢?首先,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至关重要。正规商场、超市和市场的食品通常有更严格的进货检验制度,相对更安全。其次,仔细阅读食品标签是必不可少的。食品标签上的成分列表和添加剂信息可以帮助消费者了解产品的实际成分,避免购买到含大量添加剂的产品。此外,注意食品的外观和气味也很重要。如果发现食品颜色异常鲜亮或有刺鼻气味,应谨慎选购。最后,多样化饮食是确保营养均衡、降低单一食品添加剂摄入量的有效方法。
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健康,食品添加剂超标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关注。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我们也期待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食品监管,确保公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