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抄手、钟水饺、担担面:成都三大小吃的历史味道
龙抄手、钟水饺、担担面:成都三大小吃的历史味道
成都,这座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城市,不仅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闻名遐迩,更因其丰富多样的美食而备受瞩目。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川菜发源地,成都的美食种类繁多,口味独特,既有麻辣鲜香的重口味菜肴,也有清淡细腻的小吃。在这座城市的街头巷尾,龙抄手、钟水饺、担担面等传统小吃,不仅满足着人们的味蕾,更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
龙抄手:百年的味道传承
龙抄手是成都著名的传统小吃之一,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始于上世纪40年代,由张光武夫妇创立,因“龙凤呈祥”的美好寓意而得名。龙抄手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皮薄馅嫩、汤鲜味美的特点。抄手皮采用特级面粉加少许配料,细搓慢揉,擀制成“薄如纸、细如绸”的半透明状。肉馅细嫩滑爽,香醇可口。龙抄手的原汤是用鸡、鸭和猪身上几个部位肉,经猛炖慢煨而成。原汤又白、又浓、又香,汤鲜味美,抄手皮薄馅嫩,入口爽滑,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极致挑逗。
钟水饺:百年的味道传承
钟水饺创始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由厨师钟燮森(一说钟少白)所创,因其店址最初位于成都荔枝巷,又名荔枝巷水饺。历经百年传承,钟水饺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制作工艺,成为了成都小吃中的翘楚,备受食客们的青睐。钟水饺形如月牙,色白馅饱,皮薄馅嫩,宛如艺术品般精致。其选料考究,以优质猪腿肉为主料,经过精细的加工和调味,使其馅心饱满、清鲜味美。水饺皮则采用上等面粉手工擀制,薄如蝉翼,口感细腻爽滑。上桌时,淋上特制的红油调料,红亮色泽与饱满馅心的清鲜味相配搭,形成多滋多味的风格。这红油调料,是用成都地区最好的窝油,加以口蘑、红糖、冰糖、水、香料经小火慢慢熬制而成,味道微甜带咸,兼有麻辣,令人回味无穷。每一口钟水饺,都是对味蕾的极致诱惑,仿佛能瞬间唤醒沉睡的食欲,让人欲罢不能。
担担面:百年的味道传承
担担面起源于19世纪中叶,由自贡市一位姓陈的师傅于1841年始创。最初,陈师傅挑着担子沿街叫卖,担子的一头装着铜锅,一头装着面条和调料,因此得名“担担面”。那时的担担面,用一铜锅隔两格,一格煮面,一格炖蹄膀,香气四溢,吸引着过往的行人驻足品尝。担担面的魅力,在于它的每一口都充满了层次感和故事感。面条,选用的是优质面粉,经过精心揉捏和拉扯,变得细薄而筋道。煮面的过程,就像是一场仪式,火候的掌握至关重要,既要保证面条煮熟,又不能让它变得过于软烂。而担担面的灵魂,则在于那碗卤汁。它是由酱油、红油、香醋、花椒面、芝麻等多种调料精心调制而成,每一味都恰到好处,既突出了麻辣酸香的特点,又保持了鲜而不腻的口感。说到调料,担担面的调料可是大有讲究。红油,是由上等辣椒和菜籽油熬制而成,色泽鲜红,香气扑鼻,辣而不燥。花椒面,则是用新鲜花椒研磨而成,麻味十足,让人欲罢不能。还有那香醋,酸中带甜,与红油和花椒面相得益彰,为担担面增添了一抹独特的酸味。当面条煮熟,捞入碗中,再淋上那碗精心调制的卤汁,撒上葱花、花生碎和芽菜末,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担担面便呈现在你眼前。面条的筋道与卤汁的浓郁相互交织,红油的辣、花椒的麻、香醋的酸,以及芽菜的鲜香,共同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味觉画卷。
成都的龙抄手、钟水饺、担担面,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凝结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它们见证了成都的市井生活,承载着成都人的智慧与情感。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些传统小吃依然保持着最初的风味,成为成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碗龙抄手、钟水饺、担担面,都凝聚着成都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坚守,它们不仅是美食,更是成都这座城市独特魅力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