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苦雨斋”见证:周作人从新文化战士到汉奸的沉沦之路

创作时间:
2025-01-22 04:03:1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苦雨斋”见证:周作人从新文化战士到汉奸的沉沦之路

周作人的“苦雨斋”是他思想演变的产物。他在“五四”前的文坛上颇为活跃,写过不少好诗和散文,其作品往往在即兴的形式中暗寓讽刺,表现了作者张扬个性、反对压制,不满军阀统治、抨击封建道德的内容,不失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位战士。但“五四”大潮过后,“有人退隐,有人落荒,有人投敌”,他即是其中之一。

人称文如其人,其实,斋名也如其人。周作人的斋名“苦雨斋”,就从一个方面折射出这位追求“幽雅”、“闲适”而日趋“阴沉”的作家品性。

周作人(1895—1967),浙江绍兴人,本名櫆树,后改名槐树、遐寿,字启孟、启明,号知堂,笔名岂明、药堂、仲密等。1906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任北大、燕大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曾任伪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伪华北政务院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

“苦雨斋”名称的由来

周作人取斋名“苦雨斋”,是他思想演变的产物。他在“五四”前的文坛上颇为活跃,写过不少好诗和散文,其作品往往在即兴的形式中暗寓讽刺,表现了作者张扬个性、反对压制,不满军阀统治、抨击封建道德的内容,不失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位战士。但“五四”大潮过后,“有人退隐,有人落荒,有人投敌”,他即是其中之一。随着政治上的不断后退,思想也日益消沉颓唐起来。

1923年他在《雨天的书》自序中曾说:“今年冬天特别的多雨。因为是冬天了,究竟不好意思倾盆的下.只是蜘蛛丝似的一缕缕的洒下来。雨虽然细得望去都看不见,天色却非常阴沉,使人十分气闷。……不过这些空想当然没有实现的希望,再看天色,也就愈觉得阴沉。”字里行间,透出一种面临革命低潮的“多雨冬天”时,作者“阴沉”不振的心景。

1924年他有篇题名《苦雨》的文章,更是直言不讳地道出了他的消沉之情:“我住在北京,遇见这几天的雨,却叫我十分难过。……那样哗喇哗喇的雨声在我的耳朵已经不很叫惯,所以时常被它惊醒,就是睡觉也仿佛觉得耳边也粘着面粉似的东西,睡得很不痛快。”“苦雨”之情,跃然纸上。因此,周作人索性把自己的居室取名为“苦雨斋”,额匾“苦雨斋”由友人沈尹默手书。

从战士到隐士

这段期间,周作人在“苦雨斋”中意志消沉,追求闲适,迷恋骸骨。他写过一首自寿诗,从中可见一斑:

昔日出家今在家,脱去道袍换袈裟,
街头终日听谈鬼,窗下通年学画蛇。
老去无端玩骨董,闲来随分种胡麻。
旁人若问其中意,且到寒斋吃苦茶。

“苦雨斋主人”已经完全失却昔日呐喊战斗之态,几成放浪形骸的伤感隐士了。随着这条道路滑下去,最后愈发不可收拾,终于在抗战爆发不久,他就失身附逆,堕落为民族的罪人。

历史的审判

有人对其附逆辩解,其实看看当时南京高等法院即对周作人提出起诉,其列举罪证就有:其任伪职期间,聘用日人为教授,遵照其政府侵略计划实施奴化教育,推行伪令,编修伪教科书,作利敌之文化政策,成立青少年团,以学生为组织训练对象,泯灭青年拥护中央抗敌国策,启发其亲日思想,造成敌伪基要干部。又如助敌人调查研究华北资源,便利其开掘矿产,搜集物资,以供其军需。等等,其汉奸行为,明白无疑,铁案如山,容不得半点信口雌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