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当端午邂逅非遗:千年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26:1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当端午邂逅非遗:千年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2024年6月8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与端午节小长假不期而遇,这一巧合让今年的端午节格外与众不同。作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文化记忆和精神追求。当传统节日遇上文化遗产日,我们得以更深入地领略端午节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01

屈原传说:端午节的文化灵魂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五日,屈原在汨罗江畔抱石投江,以身殉国。据《史记》记载,屈原遭长期放逐,又遇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于是投江。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许多关于他的动人故事和美丽传说流传至今。2008年,屈原传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屈原传说题材丰富,与他投江相关的是最为大家熟知的一个。相传,在屈原投江后,为了不让他的遗体受到鱼虾吞噬,百姓向水里投粽子,又划着龙船打捞其遗体。

屈原传说神奇浪漫,也内涵深邃,为端午习俗注入了新的文化意义。对于他的纪念,是一种精神寄托。如今,我们依旧感佩于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理想追求,感动于他“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不屈气节。在端午重温其以身殉国的家国情怀,我们更是有所触动。在端午文化中涵养爱国情也已成为了这一节日的底色。

02

粽子制作技艺:舌尖上的非遗传承

粽子作为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物,其制作技艺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浙江嘉兴的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在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芳斋粽子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从选料到包扎,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制成糯而不烂、肥而不腻,肉嫩味香、咸甜适中的五芳斋粽子是非常考验手艺的,对于粽子的重量、内馅投放位置、造型、大小、扎线松紧等都有着明确标准。在保留传统味道的同时,五芳斋粽子也在尝试创新,丰富了粽子的“百”样味道。如今,五芳斋不仅传承了传统的制作技艺,还不断创新口味和工艺,让这一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03

赛龙舟:从祭祀到国际竞技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图腾崇拜。据闻一多在《端午考》中的研究,龙舟竞渡与端午节的起源早于屈原投江,与古代越民族的图腾祭有关。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赛龙舟逐渐从祭祀活动演变为娱乐民俗,最终发展成为一项国际性的竞技体育项目。

1984年,龙舟竞渡被正式列为我国的水上体育竞技项目。此后,龙舟运动开始走向世界舞台。1991年,国际龙舟联合会在香港成立;1995年,第一届龙舟世界锦标赛在中国湖南岳阳举行;2010年,龙舟竞渡成为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21年,龙舟更是成为东京奥运会的展示项目。

如今,龙舟竞渡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成为连接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2023年,国际划联龙舟世界杯在湖北秭归举行,吸引了来自三大洲9个国家的14支队伍350余名龙舟健儿参赛。在马来西亚、加拿大、阿根廷等地,龙舟运动也蓬勃发展,成为当地民众喜爱的体育活动。

04

现代传承:让非遗文化焕发新生

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全国各地举办了12614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其中线下活动多达9642项。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也让人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与发展。

在浙江嘉兴,2024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如期举行,市民们在子城广场上体验着裹粽子、编彩绳、做香囊等传统民俗活动。在广东顺德,欢乐龙舟文化节系列赛事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成为展示岭南文化魅力的重要平台。在湖南汨罗,屈子文化园中的端午奇妙游主题活动,通过还原屈原殉国、百姓划船寻觅屈原、抛粽子等场景,让游客沉浸式参与其中。

这些活动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了新的生存土壤。正如文章开头所说,当传统节日遇上文化遗产日,我们看到的是文化传承的美丽相遇,更是文化创新的激情碰撞。端午节非遗文化,正在以新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成为展示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