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火车站完成智能化改扩建,运输能力提升2.4倍
西安火车站完成智能化改扩建,运输能力提升2.4倍
“西安人的城墙下是西安人的火车,西安人不管到哪都不能不吃泡馍。”一首《西安人的歌》广为流传,勾起了许多人对城墙根下西安火车站的回忆。12月27日,这座被誉为“西部第一窗”的火车站迎来建站90周年。历经两次大改造、三代站房建设,西安火车站不仅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也记录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变迁。
西安火车站始建于1934年,从最初设计日均发送旅客三五百人次,到如今日均发送旅客7万余人次,高峰时期发送旅客超过18万人次。2021年底,历时7年之久的西安站改扩建工程全面完成,原有的南广场改为南北贯通式,新的站线规模由原来的6台11线增加到9台18线,运输能力提升2.4倍,可以满足4800万人次的年旅客发送需求。
扩建后的西安火车站,既保留了历史风貌,又融入了现代建筑元素。新的站房设计将融合现代建筑技术与传统文化元素,展现古都西安的韵味。站房将采用全新的钢结构与玻璃幕墙,使站房外观更加现代化。站房内将增设更多的候车室、商业设施和服务设施,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改造后的西安火车站总建筑面积为28.2万平方米,其中站房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含候车面积2.23万平方米),高峰时可容纳12000人。候车大厅采用智能采暖与智能照明技术,在保障旅客舒适度的同时努力降低能耗。高达24米的高架候车室视野开阔,宽敞明亮。重点旅客候车区、军人候车区、儿童游乐区和哺乳室等空间布局层次分明,咖啡店、便利店等餐饮服务丰富多样。
“过去车站的管理服务主要靠人,现在通过科技赋能,旅客的出行体验更美好。”西安火车站党委书记马治俊说,“科技赋能、以人为本是新一轮改扩建工程的亮点,列车调度系统、售票系统和旅客服务系统连成一张网、汇成一张屏,极大提高了车站运行效率,旅客进站出行更加便捷高效。”
进站时间明显缩短。过去西安火车站只有南进站口,每逢春运、暑运,旅客排队进站时间很长,一些旅客甚至会随身携带小马扎。如今,车站有南、北和地下三个进站口、31个进站通道,门厅还安装了监测预警装置,一旦识别到排队旅客过多,系统会立即提示增开检票通道,现在旅客检票进站一般不会超过5分钟。
候车体验极大提升。改造后的西安火车站总建筑面积为28.2万平方米,其中站房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含候车面积2.23万平方米),高峰时可容纳12000人。候车大厅采用智能采暖与智能照明技术,在保障旅客舒适度的同时努力降低能耗。高达24米的高架候车室视野开阔,宽敞明亮。重点旅客候车区、军人候车区、儿童游乐区和哺乳室等空间布局层次分明,咖啡店、便利店等餐饮服务丰富多样。“以前旅客从进站到上车,需要背着大包小包不停地上上下下,现在全站有电梯255部,极大方便了旅客上下车、进出站。”西安站副站长罗鑫说。
西安火车站的扩建不仅改善了旅客的出行体验,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作为西安的地标,这座火车站也是西安城市发展的见证者。不少乘坐火车抵达西安的旅客,都有深刻的记忆:走出火车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西安城墙,似乎瞬间触摸到了这座古城悠远的历史。火车站作为重要的人流集散中心,既是城市的一个窗口,也是时代的一面镜子。
西安火车站的扩建工程,不仅提升了城市的交通便利性和旅游吸引力,也让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焕发新的生机。此次扩建不仅是对基础设施的完善,更是对西安未来发展的有力助推。随着西安火车站的扩建,不仅改善了旅客的出行体验,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得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