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探秘樟林古港:汕头的文化瑰宝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56:2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探秘樟林古港:汕头的文化瑰宝

“樟林古港,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占地2平方千米。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这里承载着无数潮汕先辈们漂洋过海的故事。如今,经过修复和保护,樟林古港成为了游客了解潮汕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在这里,你可以参观红头船博物馆,感受当年潮人出海的艰辛与勇气,也可以漫步在古街上,体会昔日商埠的繁华景象。快来一起探索这座充满历史韵味的港口吧!”

01

历史沿革:从渔村到商埠

樟林古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这里只是一个普通的海滨渔村,因遍地樟树而得名。宋代时,樟林因盐业而兴盛,著名的小江盐场使司便设立于此,专管沿海各地渔盐业课税。明代,樟林成为海防重地,扼闽粤水陆交通要冲。洪武三年(1370年),樟林港遭贼洗劫后,明军在此建石城,设水寨,练水军,守边防。那时,韩江支流已经深入其地,是个“河海交汇”之处,百业俱兴,港埠也逐渐形成。

樟林作为一个聚落,是明代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为了抵御倭寇、海盗而形成的。在此之前,樟林“先民”是一些散居在现在的樟林乡北面的莲花山麓的渔民或蛋户。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樟林成为了潮汕一带有名的滨海渔港。因清初斥地,澄海被迫内迁25千米,樟林港埠一度毁于战火,几成废墟。

02

繁华盛世:粤东第一大港

樟林港埠的兴旺起始于康熙七年(1668年),康熙八年(1669年)澄海复县之后,人民重返家园,重修石城,并移东陇河泊所置于石城内,又设海关税馆、右营守备署等机构,樟林的渔业、盐业、航运业迅速恢复。至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正式弛海禁,樟林港埠商人纷纷造船出海。到了康熙末年,又准与暹罗进行大米贸易,远洋航海事业应运而生,由渔港转商业港。

樟林古港以“六社八街”为中心的商业规模,即港埠中心的仙桥、长发、古新、广盛、顺兴、洽兴、永兴、商园等8道大街,和围绕的外围一东、西、南、北社及塘西、新陇等6个村社,后又扩增三条街道共数百间铺屋。其中仙桥街和长发街最繁盛,仙桥街拥有商店和作坊60余家,故有“金仙桥,银长发”之美称流传至今。当时广东每年从澄海五口征得的税银,占全省总额的五分之一,而樟林口居五口之首。

03

红头船:潮汕人的海洋精神

在樟林古港,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红头船。这种船头涂有红色的船只,是潮汕人下南洋的主要交通工具。红头船博物馆展示了当年潮人出海的艰辛与勇气。博物馆内陈列着一艘艘复原的红头船模型,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红头船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象征着潮汕人勇于冒险、开拓海外的精神。在清代康、乾年间,樟林是广东较大港口之一,是潮州红头船航泊的基地。当时,潮州贸易活动的兴起,使樟林迅速趋于繁荣,樟林的先辈,移居海外的也日益增多。上世纪初,樟林还被标入了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

04

文化传承:天后圣母庙

樟林古港天后圣母庙是一座占地十亩,为中轴线宫殿式结构的历史建筑物。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落成。当朝宰相刘墉,为了褒奖潮人对外拓展、对内繁荣经济的丰功伟绩,特破格为这座海隅神庙题赐“海国安澜”四字巨匾,自此,樟林港埠更加盛名远扬。

05

现状与保护

如今的樟林古港虽已不复昔日的繁华热闹,但背后承载的海运文明与丝路精神仍然生生不息,源远流长。2019年4月1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樟林古港”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汕头市紧抓机遇,顺势作为,加快推动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发展,致力把汕头港建设成为东南沿海综合性枢纽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

06

旅游信息

  • 地址:樟林古港位于古代的澄海县东北部(现属于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辖区)。北与饶平、潮安接壤;与闽西南、赣东南为咫尺之邻;东北迳通南海,畅达五洲重洋;其港埠面积约两平方千米,古时因“遍地樟木,枞灌成林”而得名。

  • 交通

    • 自驾线路:广东省广州市广河高速—汕湛高速—甬莞高速—汕昆高速—沈海高速—福昆线—樟林古港。
    • 火车线路:前往广州南站,搭乘G6321/G6320/G6324/G6329等(广州南—潮阳)到达潮阳站——步行至潮南峡山汕尾站,乘坐汕头公交311路,在铜盂路口站下车—步行至铜盂路口站,乘坐汕头公交123路,在金海湾海酒店站下车—步行至金海湾大酒店站,乘坐汕头公交101路,在古港站下车—步行至终点站樟林古港。
07

未来展望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樟林古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其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将得到进一步彰显。未来,这里将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继续见证潮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