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研究:手机成瘾与抑郁症的神经学关联
斯坦福研究:手机成瘾与抑郁症的神经学关联
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家Anna Lembke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手机成瘾与抑郁症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研究显示,过度使用智能手机会引发大脑奖赏系统的异常,导致抑郁和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
多巴胺与手机成瘾
Lembke教授指出,智能手机就像一支“注射器”,不断向用户大脑输送“数字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通常被称为“快乐分子”,因为它在大脑的奖赏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当我们完成一项任务或获得奖励时,大脑会释放多巴胺,产生愉悦感。
然而,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应用的设计充分利用了这一机制。它们通过即时消息、点赞和游戏奖励等方式,不断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这种持续的刺激会导致大脑逐渐适应更高的多巴胺水平,最终下调多巴胺受体的数量或敏感性。
Lembke教授解释说:“随着持续的使用,我们的大脑会通过减少多巴胺受体来适应这种过度刺激。这会导致大脑进入多巴胺缺乏状态,表现为抑郁、焦虑、失眠、易怒和渴望。一旦达到这种状态,我们使用数字媒体的目的就不再是完成特定任务,而是为了摆脱多巴胺缺乏状态,停止感觉糟糕。”
手机成瘾的普遍性
数据显示,手机成瘾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普通人每天解锁手机50多次,滑动或点击手机达2617次。44%的青少年醒来后立即查看手机,54%的人觉得自己在手机上花费了太多时间,42%的人没有手机时会感到焦虑。
这种过度使用不仅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研究显示,过度使用屏幕会导致大脑皮层变薄,影响学习和记忆功能,增加患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此外,晚上使用手机会干扰正常的睡眠周期,屏幕蓝光抑制褪黑素分泌,导致长期睡眠不足,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如何应对手机成瘾
面对手机成瘾带来的心理健康风险,专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设定使用时间限制:合理规划每天的手机使用时间,避免无节制地沉迷。可以使用手机自带的屏幕时间管理功能,设定每日使用上限。
关闭不必要的通知:减少手机对你的干扰,只保留必要的工作和家庭相关通知。这样可以降低频繁检查手机的冲动。
培养线下社交技能:多参与面对面的互动,加强现实生活中的联系。这有助于满足人类对社交互动的基本需求,减少对虚拟社交的依赖。
改善睡眠习惯:睡前避免使用手机,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可以尝试在睡前阅读纸质书籍或进行冥想等放松活动。
寻找替代活动: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如运动、绘画或学习新技能,以转移对手机的注意力。
手机成瘾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必须重视手机使用的管理和调节。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和培养健康的使用习惯,我们可以降低手机成瘾带来的心理健康风险,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同时保护我们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