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好学好推广!它叫匹克球,从深圳打到了全国
好玩好学好推广!它叫匹克球,从深圳打到了全国
7月7日,“李宁杯”2024第一届中国匹克球巡回赛第一站比赛在江西省上犹县落幕。本次巡回赛共设10站比赛,将继续在呼和浩特、深圳等地陆续开展。
匹克球(Pickleball)是一项起源于美国的运动,而它在中国的传播是从深圳开始的——2018年1月,全国首家匹克球行业协会深圳市匹克球协会成立,并在同年8月加入国际匹克球联合会(IFP)。不知不觉间,这项运动已经以深圳为起点,逐渐走向全国各地。
“拿乒乓球拍在羽毛球场上打网球”
匹克球运动1965年起源于美国,近10年来在全球取得了长足发展,已纳入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表演项目,正争取成为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放眼世界,简单、容易上手的匹克球运动正风靡全球,欧洲已有60多家匹克球俱乐部,近百万人参与匹克球运动。在亚洲,日本、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匹克球运动也发展迅速。
匹克球球网与网球球网类似,球拍接近于乒乓球拍,场地尺寸与羽毛球场一致,被称为“拿着乒乓球拍在羽毛球场上打网球的运动”。比赛的计分方式与乒乓球、羽毛球相似,一般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为11分制。
对于匹克球快速兴起的原因,深圳市匹克球协会会长曾国标笑道:“匹克球玩法简单,容易上手,小孩子学起来有成就感。另外运动强度小于羽毛球和网球,老年人打起来也不费劲。”多年前在日本出差时,曾国标曾体验了匹克球,产生了把这项运动引进国内的念头。可是当时国内球场条件、技术储备几乎为零,行业协会还没有成立,将项目“引进来”和“走出去”与其他国家、地区交流都不容易。
不过曾国标认为,深圳拥有发展匹克球运动的良好土壤。他说:“创新是刻在深圳人基因里的,深圳人敢闯敢拼,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另外深圳的羽毛球场特别多,如果不是正规比赛只是平时训练,只要把羽毛球场的球网降下来,就可以打球了。”很快,曾国标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在这片创新的热土上迎来了机会。
2017年10月,全美匹克球公开赛五届单打冠军丹尼尔和日本匹克球协会副会长佐藤诚到访深圳,交流并指导了场地标准、赛事规则和技术等事宜。同年12月,松山湖匹克球训练基地落成。国内首个专业匹克球场地的建立,为匹克球运动在中国的推广奠定了基础。2018年1月16日,深圳市匹克球协会成立。两天后,协会主办了中国首届匹克球教练培训班,与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匹克球协会代表共同交流,培养了国内首批35名专业匹克球教练。
匹克球普及“从校园抓起”
行业协会建立后如何进一步传播?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曾国标当时的想法是从校园抓起,让更多孩子了解这项运动,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匹克球的种子。
不过最初举办匹克球进校园活动时,曾国标也曾遇到过质疑。“不是说推广就能推广的。人家总会问:匹克球是考试项目吗?孩子们能参加什么官方比赛吗?学了匹克球之后有相应的赛事参加吗?”每当回忆起这些质疑,曾国标都会感慨“万事开头难”。
怎么办?深圳市匹克球协会决定开展公益培训,先让大众有机会接触匹克球。曾国标说:“我们组织了很多正规的培训,这样就可以让学校教师掌握项目技巧,然后带到学校里。另外深圳市相关部门也很支持我们开展赛事、进校园,当时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就深圳在举办匹克球比赛,所以很多爱好者来深圳参赛,这样参与人群就逐步增加了。”
如曾国标所说,深圳市相关部门了解到了匹克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大力支持这项运动的发展。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一级调研员(市管)王志强表示:“深圳除了在市内大力推广匹克球运动,还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协助国内其他省市体育部门的普及与推广。深圳市匹克球协会自2018年成立以来,陆续主办或承办了深圳市匹克球邀请赛、中国杯匹克球公开赛和IFP教练员培训,以及全国青少年体育联合会主办的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等赛事培训项目等。”
如此一来,深圳匹克球运动获得了更多发展机会。2019年7月,深圳运动员李维维参加“本布里崎杯”匹克球锦标赛暨德国匹克球公开赛,在匹克球运动国际赛场上,首次出现了中国运动员的身影。他与印度选手罗克纳搭档双打闯入八强。
今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在深圳举办了国内第一届匹克球教练员、裁判员讲师培训。截至目前,深圳市匹克球协会已在全国各地承办了多次教练员培训班。同时,深圳市匹克球协会与美国匹克球协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赴美交流学习匹克球运动规则制定、赛事运营和场地建设等相关内容。
破局还需集中力量办大事
过去六年,匹克球运动正逐渐从深圳走向全国,步入大众视野。从2018年开始,香港、澳门、珠海、东莞、广州、惠州等地也先后成立了匹克球协会。随后北至大连,东至上海,西至太原,共有20多家专业匹克球协会成立,各地匹克球进校园、进社区等形式多样的培训和活动火热开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
参与人口不断增加,更多匹克球相关赛事在国内举办,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匹克球邀请赛、深圳匹克球邀请赛、广州匹克球邀请赛、全民健身匹克球竞赛、珠澳匹克球邀请赛等。与此同时,广东省大学生匹克球锦标赛的举办也拉开了匹克球进入大学校园的序幕。
不过,目前国内匹克球运动发展缺乏全国性权威组织进行统筹管理和集中运营,面临着竞赛规模小、运动场地不足、专业人员缺乏、社会认知度低等困境。曾国标认为:“匹克球运动在中国起步较晚,唯有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区域协同合作,才是对后发劣势的成功破解。”
对于深圳发展匹克球运动的计划,王志强表示:“首先,深圳匹克球协会将联络几所高校,包括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联合撰写匹克球白皮书交给相关部门,助力深圳打造产业示范基地;其次,深圳将举办国家级、国际级匹克球赛事,努力让国家体育总局匹克球训练及赛事基地落地深圳;再者,计划设立中国匹克球发展博物馆;最后是积极对接国际,尽我们所能让亚洲匹克球协会等总部基地落地深圳。”
本文原文来自深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