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经济增速超越广州:从垫底到第一的逆袭之路
东莞经济增速超越广州:从垫底到第一的逆袭之路
2024年,东莞经济增速超越广州,成为广东经济增速最快的地级市。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两地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也体现了区域经济竞争的新动态。
从垫底到第一:东莞经济的逆袭
去年还在泥淖中挣扎的东莞,今年彻底摆脱了水逆,从去年的在26个万亿GDP城市中增速倒数第一,变成了今年的增速顺数第一。
先看去年的情况。去年上半年、前三季度到全年,东莞的GDP增速在同类城市中均倒数第一。2023年,东莞GDP11438.13亿元,增长2.6%。不仅如此,在广东省下辖的21个城市中,东莞的增速同样垫底。
而东莞最新公布的前三季度数据,一雪前耻。东莞统计局披露:2024年前三季度,东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8793.7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同比增长4.5%。
看实际增速,貌似表现平平,4.5%的增速,和杭州并列位居万亿城市倒数第五。但换个角度看,8793.79亿元规模,相较于去年前三季度增加了675.07亿元。这一增量,在万亿GDP城市中位居第八位。照这种增量下去,全年增量可能在千亿左右。名义增速,也即增量与去年基数之比高达8.31%,位居万亿城市第一位。
工业与出口双轮驱动
东莞能够从去年的水逆,变成今年的猛增长,在于其工业与出口动力恢复。
东莞统计局披露:2024年前三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053.55亿元,同比增长7.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11.43亿元,同比增长7.7%。尤其是其当产业,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在前几天写重庆、广州的文章中,我强调过,重庆与东莞的当家产业都是汽车制造业。东莞的当家产业,则与深圳一样,都是电子信息产业。去年东莞经济陷入水逆之时,其工业增速下降的重要因素,就是当家产业下降。去年一季度,东莞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5.5%。去年上半年,该产业增加值下降4.9%。到去年年末,增速才回正。
今年,则在去年降低基数的背景下,大爆发。数据显示:东莞“五支四特”产业中,主导产业增长较快,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2%,包装印刷业增长11.0%,化工制造业增长7.7%。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速较好,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2%、13.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从产品产量看,智能手表、路由器、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07.1%、67.8%、52.4%、20.6%。
工业这条腿恢复的同时,另一条腿——出口——也恢复了。东莞统计局披露,前三季度东莞出口总额6524.6亿元,增长了2.5%。尽管增速不高,但总算是止跌回正了。
政策推动与产业升级
东莞产业从下降到增长的转变背后,是东莞自身的及时调整。
今年年初,东莞市市长吕成蹊在总结去年东莞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虽然我们顶住压力、竭尽所能,但全市GDP、规上工业、固投、社消、进出口等主要指标仍然未能完成既定目标。" 吕成蹊分析原因时提到,其中既有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也有东莞自身的问题,包括"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产业转型任重道远,厂房、技术、产线老化制约动能转换,传统优势产业有待做优做强,新兴产业尚未扛起大梁"等。
在认识到问题之后,也开出了药方:培育新动能,焕发新活力。2023年12月6日,东莞以“千亿基金万亩土地 东莞智造链动全球”为主题举行了2023东莞全球招商大会,面向全球招引优质企业及产业项目。为了吸引全球先进企业、产业落户东莞,东莞扔出了重磅炸弹:万亩土地和2000亿高质量发展基金。当天的招商大会上,东莞举行了2000亿高质量发展基金启动仪式、推出1.2万亩产业用地,资金和土地规模均创新高,打响了2024经济抢跑的信号枪。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表示,东莞将聚焦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高端服务业等六大重点产业进行强力招商,有专门的资金和土地来保障。
显然,东莞开启了两手抓模式,外资、科技一样不落。今年9月份,东莞印发了《关于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未来产业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明确构建"8+4"战略性新兴产业和
对比广州:产业结构的差异
相比之下,广州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上半年,广州GDP达14297.66亿元,被重庆(15138.24亿元)反超。汽车工业承压是广州丢失“经济第四城”的重要原因。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8%,低于全国6.8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生产持续承压,实现增加值下降16.4%。
以广州工业大区黄埔区为例,上半年该区规上工业总产值3954.35亿元,同比下滑1.1%;GDP为2032.05亿元,同比增长2.7%。黄埔区是广汽本田的大本营。另外两个汽车重镇南沙区、番禺区截至发稿前仍未发布上半年经济数据。南沙区是广汽丰田的生产基地,番禺区是广汽传祺、广汽埃安的所在地。
广汽集团6月份产销快报显示,上半年广汽本田、广汽丰田的产量分别下滑了42.02%和26.36%。新能源品牌广汽埃安产量和销量也下降了35.26%和39.65%。1-5月,番禺区汽车制造产值下滑13.4%,导致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下降5.6%。
广州各区中,上半年海珠区、白云区表现相对亮眼:海珠区GDP达1327.88亿元,同比增长6.5%;白云区GDP达1363.58 亿元,同比增长 6.3%。这两个区的产业结构相似,均以第三产业为主,但具体到细分领域又有所差异。海珠区以数字经济和会展业见长,1-5月,全区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8.8%;腾讯、头条、阿里、唯品会、蚂蚁五大平台型企业带动全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长44.3%;广告业、会展业、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分别增长24.2%、13.9%、31.9%。白云区是广州交通枢纽,上半年,全区航空客货运周转量114.7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31.9%;机场旅客和货邮吞吐量381.59万吨,同比增长26.3%;航空客运周转量、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分别同比增长 37.6%、26.7%。
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东莞的经济逆袭,展现了其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方面的成效。然而,东莞仍面临一些挑战,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等。未来,东莞需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东莞的经济逆袭,展现了其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方面的成效。然而,东莞仍面临一些挑战,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等。未来,东莞需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